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入聯”郵戳信遭大陸退回 扁當局侵權又違法

2007年11月21日 08:52:00  來源:中國評論新聞網
字號:    

 

臺當局加蓋的“臺灣加入聯合國”郵戳,讓私人郵件成為“臺獨”的免費宣傳品。

  回溯兩岸通郵史,小小郵票淪為臺當局政治工具,並非頭一遭 

  香港中評社刊文指出,35年前,詩人余光中曾寫道,“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而今,臺灣當局卻想讓這枚小小的郵票,來隔斷鄉愁。

  據《國際先驅導報》報道,儘管“臺灣入聯”在國際上註定是一個虛假議題,但陳水扁和民進黨當局卻在島內“假戲真做”。從10月開始,當局徑自在民眾信封上加蓋“臺灣加入聯合國”郵戳,讓私人郵件成為“臺獨”的免費宣傳品。

  此舉不僅引發島內民眾反彈,也受到大陸方面的合理抵制。國臺辦首位女發言人范麗青在11月14日的新聞發佈會上首次亮相時,就此明確表示:大陸將退回加蓋“入聯”戳印的臺灣郵件,臺灣當局必須承擔由此造成的後果。

  “入聯”戳印被退回 

  臺灣媒體報道,從10月1日開始,在未經寄信人同意的情況下,臺灣郵政便開始以人工方式,在民眾的郵件上加蓋“臺灣加入聯合國”的中英文雙語郵戳。

  此舉推出之初,並未公開宣告,許多民眾在得到收信人反饋後才得知,進而經媒體曝光,引發抗議。當時就有網友擔心説,郵寄大陸的信件被加蓋“入聯”戳記,可能遭退回。果然,據臺灣郵政郵務處長張金木後來透露,從11月6日起,便有寄往大陸的“入聯”郵件被退回。但民眾得知此事,已是近十天之後。

  儘管信紙已包不住民眾怒火,臺灣當局還是一意孤行,強調這是“政策”,不能停止。一個半月之內,一共“臟”了3萬多封私人信件。直到國臺辦于11月14日表示明確抵制與警告,引發島內各方對當局的更大反彈,此舉方有所斂。臺灣郵政稱,從11月16日起,改“擅自一律蓋戳”為“自願式蓋戳”,以寄信人意願為準。

  民眾與郵政俱受傷 

  加蓋“入聯”郵戳的信件,到底被大陸退了多少件?臺灣郵政聲稱只有158封,其中還有93件是集郵所用。對於另外65件“真信”,臺灣郵政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已趕緊套用新信封蓋住退件重新寄往大陸,但每封信因此至少遲到3天。

  亡羊補牢之舉並不被民眾領情。據臺灣TVBS報道,臺商們對這件事深感氣憤,因為被退信件很多是商業合作的切結書、公文,甚至有的生意還因此泡湯。

  民眾受傷的還不止經濟損失或感情溝通,更有“自尊”。《中國時報》文章稱,“入聯”是一項爭議性極高的政治主張,它卻被隨機以暴露的方式強制附加到某些私人郵件上;對於不茍同這一主張的人,是對其個人隱私及言論自由的侵害,是“獨裁”做法。

  至於作為當局替罪羊的臺灣郵政,不僅要自掏腰包重寄信件,也有更嚴重的損失——由於“立委”抵制,臺灣郵政明年起將不再免繳營業稅,房屋及土地稅率也不再優惠,每年必須繳稅約30億元新台幣(約合人民幣7.5億元)。

  郵票淪為政治工具 

  一枚小小的郵戳,暴露的卻是民進黨當局“侵權又違法”的大問題:利用行政資源強力推行政黨的“臺獨”主張。

  小小郵票淪為臺當局政治工具,此舉並非頭一遭。“中華郵政”於今年2月更名為“臺灣郵政”,即是陳水扁當局推動“去中國化”的重要一著。

  陳水扁2000年上臺及2004年連任時,“中華郵政”都為此特製紀念郵票,還聲稱“為了表達崇敬之意”。如2004年即是一組四枚連刷型的“就職紀念郵票”,上有陳水扁及其副手呂秀蓮的人像,每枚面值五元新台幣。有臺灣媒體稱,貼有這類郵票的信件也曾受大陸抵制。

  回溯兩岸通郵史,郵件的政治意味更是早已有之。從1982年5月起,臺灣郵政部門便在蓋有大陸郵戳的郵件上覆蓋“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自由平等安和樂利”宣傳戳。1988年3月雙向間接通信後,臺灣當局對信封上的大陸郵票仍覆蓋這一宣傳戳,並塗抹郵票上的“中國人民郵政”字樣。但此舉分別於1988年9月和1989年10月停止。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