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李登輝逆向操作拆毀臺聯黨有何戰略意圖?

2007年11月12日 10:28:00  來源:
字號:    

  澳門《新澳華報》10日刊發題為《李登輝逆向操作拆毀臺聯黨有何戰略意圖?》的評論員文章指出,由臺聯黨開除本來最有機會當選的“立委”,引爆了該黨規模甚大的退黨潮。從“立委”到縣市議員,從黨部主委到裏、鄉長,都有黨員宣佈或醞釀退黨。已表明態度的黨員已逾千人,釀成了臺聯黨成立六年來最大的政治危機,陷於瓦解。但臺聯黨中央仍然堅持:要走的快走,黨不會留人,有出有進是很正常的事,一派“處變不驚”的樣子。據説,李登輝將發表談話,公開他對臺聯黨“清黨”及由此而引發的“退黨潮”的看法,以及臺聯黨未來的“發展大計”。李登輝為了“未來的發展大計”而不惜“壯士斷臂”,其葫蘆裏究竟賣的是什麼藥? 

  在“揭盅”前,人們對李登輝這位擅長于權謀的老政客的密底算盤,頗多猜測。文章説,有人從李登輝“要建立第三勢力政黨”的言談中,認為他是要結合第三勢力,創辦一個新的臺聯黨,以制衡藍、綠兩大政黨;也有人從臺聯黨發言人周美裏強調的“新臺聯黨路線”中,揣測李登輝要策反中國國民黨中的“本土派”,糾整合新的“臺灣國民黨”。這些猜測,都似乎是有一定道理。但細究起來,卻又是經不起推敲。

  先説“第三政黨”。在“立委”選舉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後,臺灣地區今後必定會形成“兩黨政治”,小黨將會“泡沫化”。本來,臺聯黨、新黨等小黨仍可寄望于“第二張票”亦即“政黨票”,從中找到生存空間。但“立法院”日前通過《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為“不分區及僑選立委”的政黨參選條件設下了較高的“門檻”,藍、綠兩大政黨以外的其他各個小黨,連“第二張票”的希望也被破碎。 

  文章指出,正因為“單一選區兩票制”不利於小黨生存,新黨已基本放棄了提名“區域立委”候選人。在新“選罷法”通過後,原寄望“第二張票”的計劃也亦宣佈流産。親民黨更是乾脆,不但是在“區域立委”選舉中,經與國民黨協商,推出幾位強將披掛國民黨戰袍參選。而且在“不分區選舉”中,推薦四名參選人參加國民黨的候選人名單,完全放棄了自己的自主權。 

  新成立的一些“第三黨”如農民黨等,本來在“區域立委”選舉中就討不到什麼便宜,而在新“選舉法”生效後,要推薦候選人參加“不分區立委”選舉,更是連提名的資格都沒有。除非是採取“攪局”戰術,提名十名以上根本沒有當選機會的“區域立委”候選人,以獲得可提名“不分區立委”候選人的機會。但將會遭到沒收參選保證金,損失不輕。 

  臺聯黨的命運,也如出一輒。本來,尚有廖本湮、黃宗源等現任“立委”的實力堅強,再次當選機會甚高,但卻以其“與民進黨親密”為由,予以開除黨籍處分,等於是把幾個本已十分難得的“立委”議席,拱手奉送給民進黨。 

  文章又説,在爆發“退黨潮”之後,臺聯黨的形象必然嚴重受損,其“不分區立委”選舉的得票率,將高不到哪去,甚至是跨不過百分之五的“門檻”,不能獲分配議席。實際上,在二零零四年的第六屆“立委”選舉中,臺聯黨的得票率就僅得百分之五點二三,剛跨過政黨“門檻”,並獲分配四個“不分區立委”議席。經此內亂,臺聯黨將跨不過百分之五的政黨“門檻”,已可預期。 

  因此,所謂李登輝要藉“清黨”來建立第三勢力政黨的説法,是經不起推敲的。何況,正在醞釀“第三政黨”的政客,大多是中壯年以下人士,與已年逾八十的李登輝存在較深的代溝,未必會買他的賬。 

  文章指出,至於另一個揣測:糾集國民黨本土勢力,建立“臺灣國民黨”,似是有哪麼一回事。一方面,李登輝近來經常批評陳水扁,而且也疏遠了曾經承諾予以支援的謝長廷,批判“入聯公投”的力度還甚猛,並表達了支援“返聯公投”的態度。另一方面,國民黨中央和“馬團隊”的“去統”、“本土”競選主軸,與李登輝的思維定勢已逐漸接近。 

  不過,從種種跡象看,李登輝未必會站出來旗幟鮮明地支援馬英九,畢竟他與馬英九的政治理念存在著較大的距離。何況,二零零零年“總統”選舉之夜,馬英九率眾到其官邸“嗆聲”的“奇恥大辱”,仍揮之不去。 

  文章認為,這也僅僅是一枕黃粱而已。首先,馬英九未必會輸;其次,即使國民黨因輸選而發生分裂,也輪不到李登輝去“收拾殘局”;再次,李登輝今年已是八十三歲,且患有嚴重的心臟病,要實現其捲土重來“接手”國民黨的美夢,也已是力不從心。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