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搞“統獨”比拼經濟拿手 陳水扁的真心話

2007年11月09日 12:34:00  來源:
字號:    

  當內部出現尖銳矛盾的時候,才會逼出大家的真心話,不同的立場才會浮出臺面。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發表社評指出,最近這幾個月來,各類物價不斷上漲,油價也不例外,執政者當然要負責,而做為執政黨的“總統”候選人,謝長廷自然倍感壓力沉重。因此,謝長廷針對經濟問題提出了一些政見,包括鬆綁企業投資大陸百分之四十上限的規定以及所謂大赦臺商的構想。只是謝長廷沒想到,陳水扁與“行政院”會連手潑他冷水,陳水扁在主持民進黨中常會時,更説出了他的真心話:“經濟固然重要,但經濟搞好不一定選得上”。

  陳水扁的談話,有很多玄機,值得分析。首先,陳水扁暗示了兩岸問題與經濟問題的關係,如果要搞好經濟,改善兩岸關係或許有幫助,但如果為了經濟而犧牲了兩岸關係的立場,民進黨反而會因此輸掉了選舉。因此,陳水扁反對謝長廷有關投資上限以及大赦臺商的主張。

  其次,陳水扁的談話等於告訴謝長廷,不要拿經濟問題當選舉主軸。因為經濟問題是民進黨政府的痛腳,如果連謝長廷都要批評,那“行政院”以及陳水扁又如何自處。選舉的關鍵是議題設定,如果謝長廷談經濟,那等於是拿香跟著國民黨拜,這也是陳水扁要公開給謝長廷潑冷水的原因。

  社評説,在臺灣選舉挂帥的情況下,候選人的談話其實都有民意調查做基礎。謝長廷的主張,以及陳水扁的談話,基本上反映了他們對民意有不同的解讀。謝長廷豈會不了解“臺獨”基本教義派的重要性,否則他也不會説出要選“臺灣國總統”這樣的話,也不會在“入聯議”題上與陳水扁同一陣線。但謝長廷畢竟是候選人,他不能不對當前的經濟問題表示看法,他説視民如傷,代表他除了那些基本教義派之外,也想要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援。一個候選人如果被看成不顧民生的人,大概也不用選舉了。這是謝長廷解讀民意後所産生的困局。

  社評指出,難道陳水扁不想要中間選民嗎?不是,而是陳水扁心中自有長期累積形成的選舉定見。陳水扁認為,為爭取中間選民而犧牲死忠支援者,是不划算的生意。在他的經驗中,以“統獨”議題及族群議題來動員選民的熱情與支援,是最有效的選舉策略。謝長廷只要偏離了這個主軸,談到了經濟,不僅無法區隔他與馬英九的區別,甚且突顯了民進黨的弱點,反而不利於選戰的進行。陳水扁説經濟搞好,不見得選得上,他的意思其實是説,即使謝長廷端出經濟大菜,也不見得會吸引到選票的支援。

  社評最後説,陳水扁已經和謝長廷攤牌了,而陳水扁仍然居於優勢的地位,謝長廷只有伏首聽命的份。因此,我們可以確定的是,謝長廷的“幸福經濟”只能不幸福地讓位給“統獨”與族群議題。我們關心的是,臺灣的民眾是否真的就像陳水扁心中所構成的圖像,把政治看得比經濟還重要。明年的選舉就會給我們一個答案了。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