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經濟日報:臺當局應聽聽選民的聲音

2007年11月09日 11:30:00  來源:
字號:    

  臺灣《經濟日報》今天刊載社論説,從2000年至今,每過四年,臺灣的命運便重新站在一個分水嶺上;只是,經過兩次所謂真正民主的抉擇,臺灣經濟愈走愈慘,人民生活更是一次不如一次。人民的選擇怎會出現這樣的後果?距離總統大選只剩下130天的此刻,終於找到了謎底。

  民進黨候選人謝長廷日前推出重大政策主張,不論是比較低層次的抑制油價上漲,或事關經濟走向的解除赴大陸投資40%上限,都遭受黨政權力一把抓的民進黨當權者不假辭色地一口否決;再度觸發所謂“扁謝對立”、“誰是老大”的紛爭。為此,民進黨中常會發言盈庭,絕大多數都與扁一個鼻孔出氣,最後陳水扁主席裁示:“經濟搞好,不一定選得上”。

  這一語道破了選戰打到今天,何以民進黨傾其全力,甘冒大不韙濫用行政部門大拼“入聯公投”,大搞“統獨”大戰,卻對拼經濟、顧生計一點也不屑投入。更説明瞭為什麼政權輪替七年來,從當初的大好形勢,到如今滿目瘡痍,陳水扁帶頭每天高喊拼經濟,時刻表現出關懷民瘼、視民如傷的偉大情懷,企業卻不斷流失,機會愈來愈暗淡,經濟成長率虛弱得只能靠對中國大陸的出超增長勉強拉抬。

  社論指出,這一句真言,完全暴露陳水扁及其黨羽心中只有爭取勝選、緊抓政權的意志,毫不顧惜人民生計、臺灣生存、子孫未來。然而,精擅選戰的陳水扁及其精銳部隊堅持此一方向,並非偶然;顯然他們已經抓住了這個號稱民主制度的七寸,深知如何操弄,上千萬選民手中的選票就會任其擺布;更顯示臺灣的選民多麼容易愚弄,只要政客喃喃念出蠱惑的魔咒,就甘願放棄僅有的麵包,犧牲美麗的將來,跟從他們走向深淵。

  不過,這一切鬼蜮伎倆卻永遠不能舉以示人,以免深中魔蠱的選民恍然覺醒,及時逃脫。因此,當陳水扁肆無忌憚地向該黨中常會直陳:“經濟搞好,不一定選得上”,其追隨者也高喊“拼經濟也可能輸掉政權”相互唱和,表示眼下大局已經底定,選票充分掌握,即使擺明瞭未來還要過四年苦日子,選票仍然不虞流失;只怕“統獨”大戰不能搞得更火熱,魔音入腦無法唱得更高亢,非常手段難以發揮更詭奇的效果。

  但,這難道是臺灣人民期望的未來?人民努力拼搏,將辛苦賺來的血汗錢豢養許多尸位素餐的公職人員,將自己的意志與權利付托給民選的領導者,只為了幫助政權韆鞦萬世?掌權者為所欲為?每日唬弄些假議題、操作族群對立、挑起兩岸紛爭?

  社論相信,隨便攔下一個路人,十之八九會否定這樣的做為。以這樣的比重,不拼經濟者篤定贏不了政權。可是看眼前大勢,以及陳水扁與其同黨的狂妄論調,顯然大多數選民卻決定不了選舉的結果。

  社論説,我們絕不甘心接受這樣的結果,相信絕大多數理性的選民亦如是;眼前只有一個任務:壓倒陳水扁的意志,明白告訴他:我們要拼經濟,絕不讓不拼經濟者選上,不僅“總統”大選如此,迫在眉睫的“立委”選舉也不能放過。

  頭一件該做的事:要求政黨、政治團體製作拼經濟的標示與貼紙,人人挂在胸前,斬釘截鐵地告訴每一位候選人:不認同拼經濟,請走開;不拼經濟,保證選不上。逼迫每一黨、每一位候選人清楚表態,決定是否跟選民站在一起。

  這只是頭一步;人人高喊拼經濟的口號來騙選票,骨子裏依然是政治花招、陰謀詭計,選民的命運一點也扭轉不了。因此,選民要自發地整合起來,要求各黨的候選人一絲不茍地提出拼經濟的策略與具體做法,然後邀請專家學者嚴謹地檢驗,反覆地辯難,找出更好的主張來,要求候選人認同、背書。

  社論指出,眼前就有一立可下手之處:當民進黨“總統”候選人好不容易掙脫黨政強人無所不在的控制,努力要鼓吹其“幸福經濟”為主軸的拼經濟策略,併為此高喊解除投資40%上限、大赦臺商時;不分藍綠,各方選民都必須勇敢地站出來,高聲喊出我們的肯定與支援,而且要求他循此方向提出更完整而積極的規劃,更能立竿見影讓臺灣經濟反敗為勝的良策。當選民的聲音夠大,意思表達得夠清楚,魑魅魍魎的靡靡之音自會被完全掩蓋,甚至見風轉舵,改唱:“拼經濟,才選得上!”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