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扁當局的“視民如傷” 不過是鸚鵡學舌

2007年11月06日 11:15:00  來源:
字號:    

  臺灣《工商時報》今天的小社論説,出自《左傳》的“視民如傷”,最近成為綠營政治人物挂在嘴邊的一句“口頭禪”,但執政黨做到“視民如傷”了嗎?從近一個月來無力快速平抑物價,民間預期心理如野火蔓延,答案不言自明。

  不論陳“總統”、“總統”參選人謝長廷,或“行政院副院長”邱義仁,最近大談“視民如傷”,每個人對視民如傷見解各不同,一如邱義仁所言,難道把油價凍結,完全用公庫補貼,就叫“視民如傷”嗎?顯然不能如此簡化。

  小社論認為,視民如傷,是執政者要把人民當成傷患一樣關懷。但看看執政團隊,上自陳“總統”,下至“新聞局長”謝志偉,更別提參選“總統”副“總統”的謝長廷、蘇貞昌,嘴上講視民如傷,實際忙碌的是跑選舉行程及交接入聯聖火。在執政團隊身上,民眾只聽到視民如傷的宣示,但看不到視民如傷的行動及結果。

  颱風過後已近一個月,菜價雖然逐漸回跌,但白米、五穀雜糧等售價卻有後來居上跡象,更令人遺憾地,很多與自然災害沒有直接關聯的商品售價,也搭上油價與颱風災情列車醞釀上漲。儘管人民怨聲載道,“行政院公平會”、“消保會”等機關,卻拿不出追查物價不正常飆漲的成績。雖然綠營“立委”及“立院”黨團炮口對內,要求張揆、“經濟部長”等人為平抑物價負責。但任期所剩不多的扁當局,還有多少政務官可換?撤換官員説法,只不過宣泄不滿情緒而已。

  小社論最後期待上位與執政者能夠“人饑己饑”,如此自然能夠視民如傷。否則,多講視民如傷,只不過是鸚鵡學語。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