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島內油價機制既不公又不當 當局應鄭重修正

2007年10月30日 10:40:00  來源:
字號:    

  如餓狼擇肥而噬的鉅額國際投機熱錢,借著中東産油地區的若干風吹草動,將已經大幅飆漲的國際油價一舉炒上每桶93美元的新高價。於是,透過油價浮動調整機制與國際油價連動的島內油價,依調整公式計算,後天可能大漲0.9角。油價一漲,受其牽累的各行各業都可能跟著漲價,因而不論直接用油的各式車輛使用者或一般大眾都叫苦連天,齊聲要求凍結浮動油價。

  臺灣《經濟日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儘管面對各方壓力,“經濟部長”要民眾“大車換小車”的回應的確愚蠢至極,但他堅決維護浮動調價機制的態度值得肯定,因為臺灣既大量仰賴進口石油,斷不能關起門來掩耳盜鈴,以不漲應萬變。只是他維護浮動機制的理由,卻不妥當,因為他所維護的機制本身犯了大錯。

  陳“部長”主張繼續依浮動調價機制提高島內油價,其理由是此一機制非常透明,而且經修正後已能符合各方期待;我們在此要清楚表明,此一機制完全不符合我們的期待,更不能自稱透明。不需任何滔滔雄辯,舉出一個事實既足:實施浮動機制,去年中油虧損187億元,今年前三季則大賺200億元;去年中油大虧時台塑盈餘376億元,今年前三季獲利更達中油的三倍。

  社論説,細看其賺賠的原因:中油今年前三季,島內賣油仍虧損75億,但其石化、探勘部門大賺278億元,足以彌補虧損而有餘。台塑並沒有這兩項賣油之外的財源,其獲利三倍于中油,只靠兩個招式:第一,經營效率高,第二,外銷彈性大。

  就前者而言,人人都立可看出油價浮動機制之荒謬。由於重重限制、過高門坎,所謂自由化的油品市場其實一點也不自由,扎紮實實就是一個近乎完全壟斷的雙佔市場;極其畏怖割喉性價格競爭的雙方霸主,必定竭盡全力建立某種價格秩序,以免損人禍己。這本是經濟學入門書裏的基本常識,還真虧我們的公平會諸多學者專家煞有介事地立案調查有無聯合行為,是否開鍘處罰。

  油價浮動機制一旦加諸雙佔者之一,即將雙佔市場內無法調價又不能不調價的壓力完全宣泄,使其雙佔結構益加穩固,價格調整也更和諧。我們不知“經濟部”的初意是否在此,但當“經濟部”選擇雙佔者中居於弱勢的一方,調價以維護其“合理利潤”時,在齊一的價格下,自將為強勢的一方創造遠高於合理水準的暴利。主管經濟決策、久習經濟實務者不可能不了然於此。則當油價大漲使許多小民難為生計時,更以高價剝削以肥暴利者,這樣的機制豈能符合各方要求?豈可稱之為透明?

  社論認為,如果兩個産油者效率不齊,任誰都知道,合理的定價與合理的利潤應以效率高者為準;豈能姑息縱容不知力爭上游,只靠當局的公權力保護蠹食人民生計者尸位素餐,坐享“合理利潤”?因此,主其事者只要染指油價之決定,即有責任評比島內外生産者的成本結構,依合理的經營效率訂定調價公式。就現況而言,即應設法取台塑為標準,規定合理利潤與油價,務使其超額利潤完全回歸大眾;否則油價不論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高低如何,都不合理,都是為虎作倀。

  至於效率低的中油將如何生存,即全是他家的事;要嘛,就力爭上游,讓效率至少不輸給台塑,要嘛,就退出市場,把設備、資源、人力及機會,讓給更適合的人。如果“經濟部”認為一時之間中油調整不及,可以訂出一個三年時間表,給予額外補貼,逐年遞減,三年之後,即任其自生自滅。

  但讓台塑利潤遠高於中油的另一個原因,則完全不可原諒;那就是伺察島內外油價的差距,以低成本的島內産油外銷高價市場,而賺取暴利。我們稱之為暴利,是因為島內油品生産受到太多當局補貼,刻意壓低其成本以照顧基層人民。但借此美意卻將進口的原油加工後外銷牟利,不僅辜負當局一片苦心,簡直是偷盜島內民眾應享的福利。中油仍受當局節制,不敢造次,因而將照顧島內民眾的責任一肩扛起,卻反使台塑大賺暴利;這樣的油品市場與油價管制,不僅毫無透明可言,簡直是荒唐、不公之至。

  社論表示,我們完全贊成島內油價應透過合理的機制與國際油價連動,但絕不是目前這樣的浮動機制。我們要求“經濟部”鄭重修正,至少要做到兩點:第一,油價基準必須以雙佔者較有效率的一方為依歸;第二,絕不能在壓制島內油價的同時,容許特權産油者內油外銷圖利。至於要不要“凍漲”,或這一次打折漲價,均屬其餘事耳。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