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綜述:李登輝推崇的“精神導師”誘殺臺灣人

2007年10月24日 09:42:00  來源:
字號:    

  2007年6月10日,“臺獨教父”李登輝在日本領取了“後藤新平獎”。在受獎儀式上,李登輝公然對雙手沾滿臺灣人民鮮血的殖民主義頭目後藤新平歌功頌德,宣稱“後藤新平是臺灣發展的偉大先驅者”,是他“偉大的精神導師”。

  李登輝的醜行,引起全世界華人的公憤,因為這個當年統治臺灣的日本殖民主義頭目,實際上是屠殺臺灣人民的劊子手。

  擔任駐臺“民政長官”

  後藤新平生於1857年,1876年取得醫師資格,1886年任日本內務省衛生局局長。由於他跟軍中的兒玉源太郎大將關係甚好,1898年他隨兒玉源太郎到臺灣任總督府民政長官,任職長達8年。1903年,後藤新平因屠殺臺灣抗日人士、掠奪臺灣資源有功,被明治天皇敕選為貴族院議員。

  據史料記載,後藤新平在臺期間,先後數次對抗日群眾和平民進行“大討伐”、“大掃除”、“大搜捕”,屠殺、關押臺胞不下10萬人。僅在掃蕩佔阿瑞、黃茂松起義事件中,他就屠殺了1萬多臺灣人,而且手段極其殘忍。

  更令人憤慨的是,被後藤新平屠殺的民眾,有很多是早就停止反抗並放下武器的農民,還有不少是無辜的婦女和兒童。後藤新平在臺的大屠殺,曾引起國際社會的公憤,西班牙、英國在臺灣的傳教士,還曾在報刊上對他濫殺無辜的行為進行過強烈譴責。

  製造血腥“大掃除事件”

  1901年後,兒玉源太郎、後藤新平見抗日義軍越殺越多,反抗運動難以平息,決定採取一手圍剿,一手收買的辦法。這一策略果然奏效,到1902年,臺灣中部、北部、南部的一些抗日義軍相繼放下了武器。

  儘管如此,後藤新平等人對他們還是不放心,經常派便衣特務對他們進行盯梢、監視。為了徹底撲滅臺灣民眾的抗日運動,後藤新平精心制定了一個屠殺計劃——“大掃除方案”。其步驟是,1903年5月25日在全島多處統一搞歡迎抗日義軍“歸順政府”的“總括性歸順儀式”,將參加過抗戰的群眾誘騙到場。

  1903年5月15日,後藤新平在曾爆發過大規模抗日群眾起義的雲林縣六斗鎮召開秘密會議,佈置大屠殺的有關事宜。參加會議的有全島各地的日籍廳長、支廳長、守備隊長、憲兵分隊長,一共100多人。

  後藤新平在會上説,這些放下武器的所謂“歸民”,雖然洗手不幹了,但一有風吹草動,他們又會出來作對。因此,必須毫不猶豫地將他們殺掉。

  5月25日早飯後,全臺各地的“歸順者”按日方通知的時間,陸續到達會場。當主持“歸順儀式”的日籍官員念到儀式第二項鳴炮時,爆竹劈劈啪啪響了起來。這時,日軍現場總指揮、警視總長大島下達了屠殺命令。只見荷槍實彈的日軍從四面同時衝向會場,舉槍向“歸順者”猛烈掃射。由於猝不及防,“歸順者”紛紛倒地,陪同來的親屬和鄉親,嚇得驚恐萬狀,放聲大哭。

  六斗是主會場,人數較多,在槍響的一瞬間,一些“歸順者”奮力衝出包圍圈,奪路而逃。知名抗日人士簡水壽因衝在最前面,加之奔跑速度奇快才僥倖逃脫。據目擊者説,六斗會場血流成河,被擊斃者有的腸子被打出,有的頭部開了花,沒有斷氣的日軍用刺刀猛刺,慘不忍睹。在場的劊子手看到倒在地上橫七豎八的屍體,卻哈哈大笑,慶祝這一仗打得很成功。

  事後,日方公佈25日“大掃除”被屠殺的臺胞為265人,但目睹過事件的群眾都説實際被害者達千余人。

  密謀“尾聲行動”方案

  因各種原因,這次“大掃除”並沒有將部分抗日人士,特別是一些知名人物全部殺絕。“大掃除”的第二天,後藤新平又與“大掃除”的現場總指揮、日本駐臺警視總長大島密謀“尾聲行動”方案,方案首先將矛頭指向鳳山的抗日知名人士林少貓等人。

  林少貓是臺灣屏東縣人,出身大家族,但十分愛國,也樂於濟貧,深受當地群眾愛戴和信任。日本侵佔臺灣後,林少貓萬分憤慨,曾孤身北上投入抗日鬥爭。1898年年底,他在家鄉拉起一支抗日義軍,曾攻佔了屏東、潮洲、恒春,襲擊日本憲兵駐屯所和事務署,擊斃日方署長瀨戶等人。

  兒玉源太郎和後藤新平見林少貓的義軍實力較強,不敢動用軍事力量打擊,便使出誘騙、安撫等花招,讓林少貓統領的3000多抗日義軍放下了武器,並到屏東後壁林一帶墾荒屯田,同時兼營糖業、釀酒業、漁業等副業生産。

  5月25日“大掃除”事件發生時,狡猾的後藤新平未驚動林少貓。到了30日,見其他“歸順者”處理得差不多了,後藤新平舉起屠刀,向已放下武器一年多的林少貓等人下手。

  30日下午,大批日軍突然將後壁林緊緊包圍起來。林少貓雖然身高馬大,但因為毫無防備,最後連話也來不及説,就被一名劊子手用大刀砍死,後壁林其他義軍也被槍殺。接著,日軍將他們居住的茅屋全部燒掉,屍體統統扔進大土坑中。

  “大掃除事件”後,後藤新平又指示日軍在全島捕殺抗日群眾,只要參加過抗日的人士,無論男女,也無論是否放下武器,一經發現,格殺勿論。

  據日方後來公佈的數字,1903年7月至9月,全臺共捕殺的抗日人士為588人,但民間普遍認為,實際人數應該有三四千人。

  後藤新平在臺灣開展的“大掃除”事件及後來的大搜捕活動,使一批又一批的抗日誌士被殺害,臺灣人民的抗日武裝鬥爭也因此進入低潮。

  李登輝在日本領取“後藤新平獎”時,不知心裏想過沒有:將這個血債纍纍的劊子手獎帶回臺灣,對不對得起被後藤新平屠殺的上萬台灣先民?(來源:世界新聞報 作者 汪幸福 )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