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中央日報:報喜不報憂經濟就會好轉嗎?

2007年09月27日 10:29:00  來源: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的社評説,繼民眾生活指標停止對外公佈之後,“經建會”日前又宣佈將停止對外發佈房價信心指數,除了重創當局統計的公信力之外,也再度顯示民進黨當局報喜不報憂的心態,預料明年大選之前,類似事件必然還會重演,民眾現在還能看到的官方統計,屆時不是扭曲變造,就是消失不見。

 

依據“經建會”的住宅動向調查報告,今年第二季房價高漲,經濟前景風險仍大,已購屋者出於投資動機者的比率降至一八.三%,創下近一年半的新低,而臺北市購屋者出於投資動機的比率更由上的三一.九%驟降至二O.二%,降幅創歷次調查最大。臺灣房價信心指數降至一OO.八七,臺北市的房價信心指數更首度降至一OO以下,充分顯示島內房市反轉的力量愈來愈明顯。

 

對於不久之前才宣稱股市房市看好的民進黨當局而言,這當然是一項嚴重的警訊,照理講,有關部門自然應該深入檢討原因,積極尋求因應對策。誰也沒有想到,自2003年起即委託“國土規劃及不動産資訊中心”進行住宅需求調查的“經建會”,突然決定從本季起改由“國土規劃及不動産資訊中心”自行處理,“經建會”未來將不再對外公開這項調查統計。

 

儘管“經建會”強調,“發佈方式的改變絕非隱匿統計”,但外界普遍認為,當局在調查信心分數大跌之際宣佈不再對外公開,只是害怕真相揭露。事實上,類似的事件早已有之,民進黨執政以來,統計數據好看時,便敲鑼打鼓;但數據難看時,不是淡化,就是造假。更嚴重的是,民進黨當局看到某些數據越來越差,乾脆就停止公佈,讓外界無從得知真相。例如2000年第四季消費信心分數跌至谷底,“主計處”就在毫無預告下停止發佈;同年年底“經濟部”每季調查一次的製造業動向統計,也宣佈“僅供內部參考”,不再對外發佈;2003年後,“主計處”不再公佈最高所得十%與最低所得十%的差距,而只公開五等分差距的部份。今年八月,已經編制了十三年的“民眾生活指標”,“主計處”也突然停止公佈。

 

社評認為,平心而論,當局如果認為某些數據不宜公開,確實可以將其變為秘密,僅供內部參考,問題是不再公開之後,問題還是需要解決。不幸的是,民進黨當局根本只把統計當成工具,好看的時候往自己臉上貼金,不好看的時候就把它扭曲或是取消。如此做法,固然可以“美化”政績于一時,但統計所代表的警示意義既被隱瞞,問題自然只會惡化,而無法解決,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自從貧富差距統計由十等分改為五等分之後,“主計處”公佈的數字當然好看許多,以個人所得十等分來算的話,最高十%與最低十%的差距六十幾倍,而按家庭所得最高二十%與最低二十%比較,只有六倍多,兩者相差大約十倍。問題是,那一個數據真能反映現實?難道還用得著説嗎?更何況,如果按照“財政部”2004年的統計,臺灣申報綜合所得的前二十%家庭與後二十%家庭比較,就已達十一.四倍,遠比主計處的六.O三倍高出許多,充分顯現示民進黨當局再擦脂抹粉,貧富差距擴大的趨勢仍然持續惡化!有鋻於此,停止對外發佈房價信心分數,自然也只會使消費者的信心更加低落。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