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中國時報:跳脫政治枷鎖 臺灣才有活路

2007年09月18日 09:16:00  來源: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説,該報昨天在“臺灣希望二○○八”第二個專題中,深度剖析了臺灣在當前國際情勢下的處境,現實的趨勢是臺灣在國際社會正陷入愈來愈孤立與邊緣化的處境,這恐怕是臺灣未來領導人必須嚴肅正視的重要課題。

  為配合專題所進行的一份民調,透露了相當耐人尋味的訊息:臺灣民眾對美國的信任度大幅降低,信任美國的比率只有二九%,不信任美國的比率竟高達三七.五%。臺灣的安全、國際參與及“主權”地位,非常需要美國的支援。但如今,不信任美國的民眾比信任的多了一大截,這在臺灣和美國關係史上幾可謂前所未有,顯示雙方裂痕已經非常嚴重,未來的後續影響令人憂心。 
  
  社論指出,直接的原因,當然是臺灣“入聯公投”案。美國認定這是走向“臺獨”的準備動作,由於不再信任陳水扁,索性預防性地強力反對,此舉引發臺灣民意反彈,信賴感也隨之降低。但是,“入聯公投”只是近因,之前“一邊一國”、“正名新憲”、“終統”等等以政治私利為目的的挑釁動作,早已把臺美互信破壞殆盡,也嚴重耗損雙方的利益交集。在壓制“臺獨”激進路線上,美國和中國大陸發現彼此有更大共同利益,臺灣民眾難免覺得美國站到中國大陸那一邊去了。

  諷刺地是,民進黨執政短短七年,臺灣和美國的關係竟然可以從前所未有的好,一路跌到了前所未有的壞。陳水扁曾經享有從未有的領導人過境禮遇,上次卻只能短暫過境阿拉斯加,而且還遭到美國罕見地嚴厲批判,落差之大,正反映出臺灣和美國關係的冷暖。

  社論指出,不只臺灣和美國關係大倒退,臺灣的國際處境,近年來也一樣不忍卒睹。陳水扁上任以來熱衷拼“外交”,卻仿佛誤打了倒車檔似的,愈踩油門愈倒退。“臺星自由貿易協定”因為臺灣當局想在名稱上玩政治而破局。陳水扁頻頻出訪的中美洲,“邦交”板塊已被攻破,如今每個都在告急。加入聯合國的造勢一年比一年盛大,這次更拉高姿態以“臺灣”名義加入,結果招致最重要盟友美國的反對,入聯之路比十年前出發時更遠更難了。

  試問,臺灣與其他國家的實質關係、與NGO的交流合作、在國際組織的地位、國際輿論對臺灣的支援是否有提升?臺灣産業是否成功因應全球化挑戰、有否找到競爭利基?這些都是臺灣能夠打開國際空間的生存命脈,然而當局該做的不做,不該做的卻大花資源,政策與世界潮流脫節,當然就是日陷孤立,“主權”地位也遭遇空前危機。 
  
  社論表示,當前大勢很明顯,一是全球化,二是中國大陸崛起,都對臺灣帶來強大衝擊,但也提供了機會。不管明年誰當選“總統”,都不能再延續當前錯誤的“鎖國”政策,因為臺灣實在禁不起再蹉跎虛耗下去了。今天臺灣日益惡化的國際困境,是我們必須正視的問題,也是未來領導人務必儘快謀求對策加以改善的。無論從經濟還是政治的角度,我們必須掌握趨勢發揮強項,替下一代找到可長可遠的生機。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