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炒作“轉型正義”比臺灣未來更重要?

2007年09月03日 14:51:00  來源: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日前發表社評説,民進黨當局繼擅自將中正紀念堂改為“民主廣場”,並以布幔將紀念堂大門蓋住後,最近又將腦筋動到修改蔣公誕辰及逝世紀念日上面。前者是“教育部”管轄,後者是屬於“內政部”的業務。難道民進黨執政下的“教育部”與“內政部”沒有更重要的事情做了嗎?基測出現的量尺不公的問題已妥善解決了嗎?治安敗壞、自殺事件頻傳的現象改善了嗎?為什麼大部分民眾認為對生活有重大影響的事情,反而往往得不到當局的關注呢?到底是誰無法走出威權時代的陰影呢?
  

  民進黨在清算過去的歷史時總是以“轉型正義”當作訴求的價值。可是話説回來,民進黨是今年才執政的嗎?為何過去執政將近8年的時間完全未將“轉型正義”當成一回事,選舉季節到了以後才突然發現臺灣的“轉型正義”尚未完成,必須加以重視。這種只有到了選舉時候才受到重視的議題,根本就是選舉操作的一部分,與轉型正義不正義一點關係都沒有。就如同“正常國家決議文”一般,執政黨是有行政資源可以落實其政策,為何在執政近8年之後才猛然發現臺灣不是正常“國家”,需要藉由“決議文”來凸出問題呢? 
  

  社評表示,蔣公在臺灣的功過歷史自有公評,評論前人功過一定要考慮當時的時代背景,動不動就泛指蔣公為“二二八”元兇,卻提不出確實證據,似乎有欠公道,對於了解真相並無幫助。蔣公在白色恐怖時代的作為,固然有其可受公評之處。可是蔣公透過土地改革奠定臺灣經濟快速成長基礎,我們同樣不能忽略。我們不能因為他過去有爭議的作為,而完全抺煞其所有的功績。更何況民進黨候選人謝長廷先生的主要訴求是“和解共生”,和解是同時要對過去、現在及未來進行和解,動不動就拿蔣公來作文章,最終只有暴露謝先生訴求有如“小和尚唸經”的真實面貌,對於和解一點幫助都沒有。
  

  對於大部分的臺灣人而言,臺灣未來發展有沒有願景才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民進黨當局由於執政成績不佳,無法以提供更好願景來吸引選票,只能不斷炒作歷史問題、轉型正義問題,借此凸顯其仍站在正義的一方。可是一個號稱要重視“轉型正義”的政黨,卻使受到基測量尺不公影響者的正義得不到聲援,犯罪受害者的正義未受到應有的關注,弱勢團體的正義乏人問津。這種只關切少數政治人物利益的正義,不應是臺灣在轉型過程中的群體正義。
  

  社評最後指出,民進黨對於打選戰是有一套的,他們之所以不斷炒作歷史話題,就是希望民眾將時間停格在歷史之中,進而忘卻現在及未來可能面臨的困境與痛苦。藍軍的策略就是不在民進黨設定的議題中隨之起舞,而是要不斷地提醒民眾向前看。千萬不要因為受到歷史問題牽絆而影響選舉佈局,要讓民眾充分理解,臺灣有權、也有條件享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而這種未來只能由向前看的政黨提供。一個只會不斷地在歷史問題中打轉的政黨,是無法完成該項對他們而言不可能的任務。

 

 

 

 



 

[責任編輯:張弛]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