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美國發狠話反對“入聯公投”陳水扁氣急敗壞

2007年09月03日 13:52: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陳水扁如何在中美洲撒錢無需贅述,反正這樣的戲碼7年來已經上演過無數次,其間會發生些什麼,人們閉著眼睛也能想像出來。如果一定要找出一點“驚奇”的話,那就是陳水扁此番帶去的民眾血汗錢10億美元,換回的只是“友邦”奉上的一句“歡迎陳戰友來送錢”的讚美,而一項看似簡單的任務──讓“八國峰會”將“支援臺灣推動"入聯公投"”寫入會議公報居然落空了。氣得陳水扁指責完美國罵大陸、羞辱完在野黨罵島內媒體,就連2008年奧運火炬赴臺傳遞之事,也成了他發泄的對象。

  也正是由於陳水扁的氣急敗壞,才製造出了上周的最大看點。

  先是美國政府由副國務卿親自出面,發出了一個“史上最嚴厲的警告”,明確表示,美國認為臺灣當局推動“入聯公投”形同臺灣宣佈“獨立”,不是為了追求臺灣的利益而應有的舉措。此後美國白宮一位資深官員更引爆了“臺灣或"中華民國"都不是國際社會的一個國家”,這樣一顆使島內一些人“極度錯愕”的“震撼彈”。

  很顯然,美國是希望以這樣的方式讓人們明白,他們已經預見到陳水扁的所作所為可能導致的“改變臺海現狀”、觸及大陸劃定的紅線等一系列可怕後果,對陳水扁這個“麻煩製造者”的忍耐已經過了極限,再也不想陪他玩兒下去了。

  以付出臺灣“尊嚴”騙取選票

  接著是陳水扁和民進黨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不畏強權、以強制強”的“決心”和“勇氣”。

  陳水扁回到島內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美國嗆聲,聲稱“要不要推"公投",不是美國和中國講好就可以,一定要經過臺灣人民的同意”,“舉辦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投"是為了進一步鞏固深化臺灣民主,不但不會改變臺海現狀,反而是捍衛臺海現狀”。並特別強調“堅持“入聯公投”的決心不變”。

  與此同時,民進黨高層也放出話來説,因為美方的反對,讓民進黨更堅定臺灣“入聯”的決心,將加速“入聯公投”第二階段的聯署;“915"入聯"大遊行”將如期在高雄舉行。臺“新聞局”則發文給各“部會”,要求他們使用一切手段大張旗鼓地宣傳“入聯公投”。

  看到這樣的場面,人們應該可以想到,已經沒有什麼能夠阻止陳水扁和民進黨將這場以10億美元外加“自取其辱”的代價,換來的“外面找打、回家訴苦、烘托悲情、挑動民粹、轉移焦點、拉抬選情”的鬧劇進行到底了。也許他們現在正在為自己又完成了一次“付出全臺灣的"尊嚴",賺回自家急需的選票”的算計而暗暗發笑呢。老美生氣怕什麼,反正他們也不是第一次跟陳水扁起急了;至於讓陳水扁提前“出局”就更不值得大驚小怪了,反正他的任期也沒剩多久了。美國人總不會因為陳水扁的無理取鬧就會放棄協防臺灣的承諾吧?只要民進黨保住了“政權”,4年的時間還怕不能讓美國人找到下臺階的梯子嗎?

     不正常的“正常國家決議文”

  最近一段時間,以遊錫堃為首的一些民進黨內高層,為了所謂的“正常國家決議文”可沒少費心思,他甚至以“不通過"決議文"就考慮辭去黨主席”相要挾。為的是給“深綠”製造一個驚喜,將“急獨”事情説明白。

  但是,在上周定案的“決議文”最終版本中,“國號正名為臺灣”、“新憲國土範圍定為臺澎金馬”等這些被“深綠”視作構成“正常國家”的要件、但被謝長廷稱為“會讓自己落選”的東西,卻全都被刪除,取而代之的是“早日完成正名制憲”這樣一句“了無新意”的政治口號。而此前由謝長廷提出的、屢遭“深綠”炮轟的所謂“臺灣命運共同體”主張則予以保留。謝、遊兩隊人馬皆大歡喜,結局可謂“圓滿”。

  也許是為了讓“決議文”言之有物,為了讓“深綠”不致太過失望,更為了解決綠營支援者“不知為誰而戰”的問題,他們很有“創意”地羅列出了五大“威脅臺灣走向正常國家”的“不正常因素”,想要傳遞的資訊無非是民進黨並沒有停止邁向“臺獨”的動作。

  一個人人皆知的“臺獨決議文”就這樣在各派系的討價還價中被“勾兌”成了一個“獨意滿滿、屁話連篇”的怪物。民進黨再次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所有人:實現“臺獨”目標很重要,但在多賺取選票、確保綠色政權“永續”的現實利益面前,它不過就是一個在政治賭局中隨時可供抵押的籌碼。對於一門心思操弄“臺獨議題”的民進黨當局而言,他們最大的麻煩是在島內“施政”中的表現實在太過拙劣,“一週一利多”居然變成了一週一齣事。那麼多的洋相擺在那兒,人們想不關注都難。

  上周,“綠委”們有些坐不住了,他們把矛頭對準了“行政院”,一下子就點出了包括“交通部”、“農委會”、“衛生署”、“教育部”等部門在內的一大堆該被撤換的“行政首長”名單。張俊雄這回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誰讓他攤上了“選舉內閣”這件出力不討好的差事呢。

  與此相關的一條消息是,因為不看好“立委”選情,上周召開的民進黨“中央輔選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竟然出現了重量級輔選人士競相“跳車、推卸責任”的“驚奇”一幕。還有什麼能比這更讓陳水扁當局難堪呢?(謝克)

 

 

 

[責任編輯:張弛]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