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英媒:中國躋身第四次工業革命潮頭不是夢?

2017年07月10日 14:07:00  來源:中國網
字號:    

  據路透社7月6日報道,雖然無緣前三次工業革命,但中國顯然不會缺席正在來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無論是大力推進戰略新興産業的國家戰略,抑或中國本土新興行業領軍者的不斷壯大,可以預見中國躋身第四次工業革命潮頭不是夢。

  在實現夢想的路上,中國也面臨著包括如何建立支援鼓勵創新機制的政策制度,對創新的監管體系以及容錯機制的社會環境等各方面痛點和堵點。能否成功跨越顯然事關中國經濟轉型能否成功。

  “十三五規劃重要的兩件事情,一個是保證經濟的中高速增長,第二個要實現産業發展中高端水準。而要支撐經濟的中高速增長就必須依賴戰略性新興産業。換句話説,這塊如果不能快速成長起來,我們經濟的中高速水準也保不住。”中國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秘書長杜平在北京召開的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高峰論壇上稱。

  根據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費志榮介紹,2016年,戰略性新興産業工業部分增加值同比增長10.5%,比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高4.5個百分點。服務業部分收入增長15.1%,也好于服務業整體水準。

  今年1月到5月,戰略性新興産業重點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3.3%,比去年同期增速提高1.8個百分點。預計到今年底,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GDP)比重有可能達到10%左右。

  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將達到15%,形成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製造、生物、綠色低碳、數字創意等5個10萬億元人民幣級規模的新支柱。

  報道稱,上月底剛剛落幕的2017年夏季達沃斯論壇的主題就是“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實現包容性增長”。新一輪工業革命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孕育興起,為各國經濟增長提供強勁動力。如何擴大第四次工業革命對社會的積極影響,確保新一輪顛覆性的技術發展能帶來包容性增長,成為國際社會的共同關切。

  報道稱,根據克勞斯施瓦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一書,蒸汽機的發明驅動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流水線作業和電力的使用引發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半導體、電腦、網際網路的發明和應用催生了第三次工業革命。在社會和技術指數級進步的推動下,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進程又開始了。這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是智慧化與資訊化,進而形成一個高度靈活、人性化、數字化的産品生産與服務模式。

  施瓦布還詳細闡述了可植入技術、數字化身份、物聯網、3D列印、無人駕駛、人工智慧、機器人、區塊鏈、大數據、智慧城市等技術變革對我們這個社會的深刻影響。

  報道稱,在傳統製造業正面臨産能過剩的窘境下,中國一些新興産業發展勢頭良好,呈現出勃勃生機。

  “行業趨勢+國家戰略+企業創新的能力是戰略性新興企業或者戰略性新興産品的三大支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忠宏稱。

  他指出,去年以來面對經濟新常態曾對國內幾個城市的企業進行調研,發現這些企業到現在都保持非常良好的勢頭,在和企業交流過程中他們講,整個經濟下行壓力很大,但是這些企業每年都保持20%、30%的增長。究其原因是在行業趨勢,國家戰略和創新方面結合較好。

  一位長期從事投行業務的高層也感慨,近期到深圳等地看到那些新興領域的小微企業,覺得的中國經濟大有希望。

  有統計數據的146家國家高新區2016年營業收入達28.3萬億元,同比增長11.5%,工業總産值20.5萬億元,同比增長10.3%。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跨過萬億元大關,達1.1407萬億元,科技進步貢獻增至56.2%,科技創新加速突破應用,對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支撐引領作用顯著提升。

  報道稱,中國目前已在一些關鍵領域實現群體性突破,部分産業已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

  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中國1月到5月,新興領域服務出口累計2845.5億元,同比增長9.4%,高於整體增速4.8個百分點,佔服務出口比重為50.1%,同比提升2.2個百分點。

  報道稱,儘管中國有實力搭乘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頭班車,但面對新技術日新月異的快速發展對現實生活的改變,以及如何鼓勵支援發展新興産業,完善制度保障和安全監管等各方面顯然還有不容忽視的堵點與痛點。

  資料圖片:2017年6月8日,參觀者在科博會上體驗虛擬現實設備。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