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7國斷交烏雲壓頂 卡達會坐多久的“冷板凳”?

2017年06月07日 10:18: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面積不足1.2萬平方公里,人口僅200多萬,一個名為卡達的中東小國在6月5日吸引了全球關注。

  僅一天時間內,沙特、阿聯酋、埃及、巴林分別宣佈與卡達斷交,並切斷與其海路和空路的交通。隨後,葉門、利比亞、馬爾地夫也加入到與卡達“斷交”的行列。

  埃及、阿聯酋等國指稱卡達“資助以穆兄會為首的地區恐怖組織”;通過媒體散播“基地”組織和“伊斯蘭國”極端言論與思想;“干涉埃及、阿聯酋等國及地區國家內政,危及地區和平與穩定”;“包庇、收容遭到地區國家政府通緝的恐怖分子頭目”等。

  對此,卡達則表示受到了“完全偽造的謊言”抹黑。

  一次並不意外的宿怨爆發

  7個國家一天之內與卡達“友盡”。分析人士指出,實際上以沙特為首的鄰國與卡達早有宿怨。

  廈門大學中東研究中心主任范鴻達説,沙特等國以反恐的名義向卡達發難,使自身處於一個道德的制高點。斷交風波的背後,是沙特與卡達由來已久的矛盾。

  范鴻達説,海灣地區歷來講究外交“站隊”,沙特扮演首領角色。而卡達則開展多方位外交,不願完全跟著沙特走。

  另外,近年來,卡達跟伊朗的交往呈現增多趨勢,而沙特與伊朗向來是對抗關係。因此,對卡達與伊朗的關係,沙特以及倚賴其支援的埃及等國很不滿。

  沙特等國與卡達的另一個宿怨源自卡達半島電視臺。范鴻達説,半島臺的報道自主性很強,常常給區域國家造成“傷害”,引發鄰國批評。阿拉伯國家、中東國家在政治問題上歷來比較謹慎和敏感,周邊國家因為半島臺跟卡達多次發生摩擦。半島臺給卡達外交帶來麻煩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除與鄰國之間的長期不和,有分析評論認為此次風波也與美國的中東政策不無關係。

  美國總統特朗普5月下旬訪問中東,與沙特等國在利雅得商定繼續在政治和經濟上孤立伊朗。然而,卡達卻與伊朗越走越近,魯哈尼贏得連任後,卡達埃米爾致電祝賀,這與美國和沙特孤立伊朗的初衷背道而馳。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