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經濟觀察:卡達“被斷交”,誰最受傷?

2017年06月06日 10:3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北京6月5日電 (記者 李曉喻)中東猝然飛出“黑天鵝”。5日,沙特、阿聯酋等7個阿拉伯國家突然宣佈與同屬歐佩克成員國的卡達斷交,理由是卡達支援恐怖主義活動並破壞地區安全局勢。一時間,國際石油和金融市場似乎都籠罩在陰影下。

  國際油價遭變數?

  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眼下正在實施其2008年以來的首次石油減産,14個成員國的原油總産量被限制在每天3250萬桶以內。就在此次“斷交潮”爆發前十幾天,歐佩克剛剛和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産油國達成協定,同意將石油減産延長9個月至2018年3月,以繼續穩定國際石油市場。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稱,已斷交的成員國“重新坐到一張談判桌上的可能性不大”,而且違反減産協議對這些國家自身來説有利可圖。在此情況下,石油減産協議維護成本相當高,執行起來存在很大變數,將使油價短期內承壓。

  但從長期來看,中東此番風雲突變對國際油價影響有限。

  白明表示,一方面,美聯儲加息和“頁巖氣革命”對國際油價影響更直接、更深遠;另一方面,作為世界多個石油供應方的一員,歐佩克對油價並不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不會影響大局”。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