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中國與美國的關係走向備受關注。
日前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行的“特朗普執政以來政策變化及應對”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從特朗普的內政外交政策、特別是經貿政策方面,做了一定解讀。
總體而言,中美關係可用“開局良好、挑戰不少”這8個字來形容。
【開局良好】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認為,從特朗普4個多月的執政來看,他的政策取向有一個明顯特點:就是“除了奧巴馬”(Anyone but Obama,ABO)現象。這在他廢除奧巴馬醫改、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首次出訪選定中東地區等內政外交政策上,以及質疑氣候變化等問題上,都有所體現。
阮宗澤認為,特朗普奮力與前任劃清界限,固然集中反映了美國共和、民主兩黨博弈的“極化政治”,他本人的性格和政策取向在其中也起到一定作用。特朗普傾向於通過製造不確定性,以獲得于己有利的開價。
特朗普這種製造不確定性的執政風格對中美關係也造成一定影響。阮宗澤説,由於特朗普的不確定性普遍調低了大家對中美關係的期望值,到現在為止的4個月反倒讓人們覺得還“不錯、挺好”。而且,中美兩國在各層級、特別是高層領導人良性互動後,大幅度降低或減少了雙邊關係未來的不確定性。
“這就是中美現在面臨的狀態。我對中美關係有基本信心,但要處理好各種問題和挑戰。”他説。
【經貿存挑戰】
阮宗澤還認為,儘管這段時間以來,中美關係在朝著正面、穩固的方向發展,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高枕無憂”了,未來中美關係的挑戰依然存在。因為阻礙中美關係發展的問題並沒有解決,有的只是暫時擱置,有的被其他問題暫時遮掩,而特朗普本人的多變性也為兩國關係注入了不確定性。
其他與會專家還著重介紹了中美未來在經貿領域面臨的挑戰。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執行局副主任陳文玲歸納了特朗普上臺後採取的5個大規模行動:一是進行非理性的貿易保護主義,包括提出“買美國貨、雇美國人”口號、修建美墨邊境墻、對進口商品高徵稅等;二是負債,計劃在約20萬億美元的美國主權債務基礎上,再增加1萬億美元債務;三是重振製造業,通過放鬆對環保、傳統能源、醫藥管理和金融的管制,來重振製造業;四是減稅,將企業所得稅從最高35%減到15%,個人所得稅從原來的7檔降為3檔;五是增加軍費。
陳文玲説,這其中,中國企業的關注焦點是美國的大規模減稅計劃。特朗普減稅勢必影響中國投資環境的競爭力。
不過,另外一名與會專家、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認為,特朗普的大規模減稅計劃須經美國國會批准,特別是在國會參議院,須獲得三分之二參議員支援、即60票方能通過。而目前美國共和黨在參議院佔52席。
周世儉據此估計,特朗普的減稅法案還需要一定討價還價。
周世儉指出,中美在經貿領域一大摩擦是外貿逆差問題。儘管中國對美國外貿順差近年來一直在縮小,但中國目前仍是美國最大貿易逆差夥伴之一,其他兩國是日本和德國。
周世儉説,為解決貿易逆差問題,美國人的傳統思維就是逼迫對方國家的貨幣升值,即便這樣做實際上無法使貿易逆差逆轉。(海洋)
[責任編輯:李帥]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