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朝韓日齊聚北京一帶一路論壇,能為東北亞減壓麼

2017年05月15日 13:13:00  來源:海外網
字號:    

  4月註定是不平靜的月份。在美國的協助下,薩德反導系統終入駐韓國,朝鮮度過了“四月危機”,東北亞成為了世界的火藥筒,國際局勢瞬間被拉緊了弦。5月是充滿變動的月份。文在寅當選韓國總統,特朗普表示願與金正恩見面,人們看到了危機緩解的可能。近日有消息稱東北亞的幾個國家,朝鮮、韓國和日本,都要來參加5月14日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這些國家會如何互動,展開怎樣的“論壇外交”?海外網(m.haiwainet.cn)特邀國際關係學院公共管理系儲殷副教授撰文分析上述問題。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在即,5月9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上確認,朝鮮將派出代表團參與此次論壇。加上此前韓國駐華大使館表示收到了中方邀請函、日本自民黨“二號人物”二階俊博將率團來華,韓日朝三國都將派團來華參會。在近期東北亞地區局勢持續緊張的情況下,此次高峰論壇能否取得“意外收穫”,東北亞面臨的諸多困局能否得到解決,引發了外界廣泛的關注與期待。

  意圖

  剛剛過去的四月東北亞局勢詭譎多變,金正男在馬來西亞身亡引發朝鮮外交危機、韓國前總統樸槿惠從青瓦臺進入看守所、“薩德”入韓問題將中韓關係直接帶入谷底、朝鮮強硬應對“薩德”入韓並威脅核戰、朝中社再次不點名批評中國引發中朝關係猜疑、日本面臨特朗普執政後新的經濟壓力。一系列連鎖事件令東北亞區域壓力急劇增大。而此次論壇的召開,恰好成為了一個“減壓閥”。韓國方面恰逢新政府上臺,早在大選開始之前媒體就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急切地確認韓國新總統能否趕得上本次論壇,韓國修復中韓關係的急迫可見一斑。日本則面臨特朗普上臺後收縮經濟帶來的壓力,一方面試圖自己重整TPP大旗,同時也理所應當地嘗試在“一帶一路”上分一杯羹。而朝鮮在持續強硬的同時也有著緩和中朝、朝韓關係的現實需求。正是在這樣的亂局之下,此次會談意外地湊齊了中日朝韓四方。

  優勢

  從“一帶一路”的視角來看,中日朝韓四國同時出現在此次高峰論壇,表明中國所倡議的這一國際合作新方式具備更大的包容性與多樣性,是一個真正做到了開放包容的合作平臺。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後不久,西方媒體關於中國借由“一帶一路”實現所謂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的炒作之聲甚囂塵上。究竟如何理解“一帶一路”背後所蘊含的深刻內涵,“一帶一路”是不是一個簡單的地緣戰略,或者是對抗某些特定戰略的手段?答案自然要從實踐中去尋找。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促進全球和平合作和共同發展的中國方案“一帶一路”所秉持的合作理念,是所有國家不分大小、貧富,平等相待共同參與的合作;是公開、透明、開放,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增添正能量的合作。這種平等、包容、開放的精神,是不同於以往國際合作中所採取的排他性與封閉性模式的。以往的國際合作,或基於純粹的地理親近、或基於相近的意識形態、或基於相似的要素稟賦。對比之下,“一帶一路”跨越了單純的地緣親近、拋棄了意識形態枷鎖、實現了不同要素稟賦之間的充分流動。也正因此,東北亞四個經濟體量、意識形態、發展方式完全不同的國家,能夠在存在衝突的背景下,參與到這樣一個合作平臺之上。

  從周邊國家的視角而言,此次高峰論壇收到的追捧,體現出周邊國家認識到了“一帶一路”合作所帶來的巨大價值,並且願意積極參與到這一進程中來。“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在建設過程中,將會極大地改變沿線國家的發展現狀。受困于全球化進程所帶來的發展不平衡,發達經濟體進入後工業化階段,一些發展中國家卻尚未開啟現代化的大門;全球貿易投資體系有待完善,互利共贏的全球價值鏈尚未成型;相當多的國家基礎設施不足,區域、次區域發展面臨瓶頸制約。而這些問題都會在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得到解決。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正是一個發展的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周邊國家對“一帶一路”的態度,由懷疑、猜忌逐步朝著認可、追隨所轉變。一個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新型合作架構正在逐步搭建,此次高峰論壇所取得的成果,無疑將會為下一階段“一帶一路”的走向奠定堅實基礎。在這樣的背景下,任何一個想要謀求發展,認可互利共贏發展模式的國家,都不願意錯失這樣的機會。這也就是為何從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論壇上發出邀請之後,外界對於高峰論壇始終保持高度熱情的原因了。

  影響

  正因以上兩點,此次高峰論壇匯集中日朝韓四國參與,將會為解決當前東北亞局勢面臨的困局提供一定可能。東北亞各方共同參與論壇之中,雖然不指向特定議題的論壇,不能夠直接解決地區當前面臨的矛盾。但是,在“一帶一路”大背景下的交流與合作,能夠有效地緩和緊張局勢:參與各方借助論壇平臺,實現了充分的交流;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增加了有關國家的共同利益,充分溝通的過程又為解決問題建立了一個充分互信的基礎,這些都為地區矛盾的最終解決創造了條件。

  平心而論,要期待東北亞積重難返的困局在一次論壇期間就得到質的改變,恐怕收穫的只能是失望。東北亞近期的困局,突出表現在“薩德”入韓帶來的新一輪地區局勢緊張,其背後體現的是,東北亞區域內長期以來缺乏政治安全互信,冷戰時代遺留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解決這樣一個歷史背景複雜且利益關係糾葛的問題,一場論壇恐怕是遠遠不夠的。但是我們在認清楚問題複雜性和艱巨性的同時,也不要忘記那句老話,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正所謂,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這次論壇開創性的將爭端各方拉到了一個平臺之上,看似天賜良機的背後,實際上是中國謀求和平解決地區爭端與國際問題,貫徹發展合作共贏理念帶來的必然結果。

  (儲殷,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研究員,海外網特約評論員)

[責任編輯:李帥]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