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特朗普解職科米背後一連串疑問待解

2017年05月11日 13:5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當地時間9日下午5時40分,白宮以郵件形式發佈消息稱,美國總統特朗普決定解除詹姆斯科米聯邦調查局(FBI)局長的職務。這一消息猶如一枚“深水炸彈”,在華府政治圈攪起巨大波瀾,成為當天名副其實的重大突發事件。

  説其“重大”,是因為科米正在主導一項俄羅斯政府涉嫌干預美國總統大選的調查,調查內容包括特朗普競選團隊成員是否與俄羅斯政府有聯繫。説其“突發”,是因為不僅科米本人在這一消息發佈前毫不知情,就連白宮團隊內部也顯得應對不足。有消息稱,科米本人是通過電視畫面得知自己遭解職,當時他正在洛杉磯出差。

  在過去24小時的時間裏,有關科米遭解職的消息佔據美國主要媒體的顯著位置,由此引發的一連串疑問也逐漸浮現。比如,特朗普解職科米的真實原因是什麼;特朗普為何在此時做出這一決定;科米主導的調查是否與其遭解職有關;特朗普此舉是否屬於“濫用權力”;“後科米”時代的FBI涉俄調查會受到哪些影響.....。。

  在白宮10日舉行的記者會上,面對媒體的輪番提問,白宮副發言人薩拉桑德斯僅給出部分答案。她表示,特朗普總統自當選之日起便有意撤換科米,並且在過去幾個月的時間裏逐漸對科米失去信心。她説,如果希拉裏克林頓贏得大選,她很可能在上任第一天就解雇科米。

  根據白宮和美司法部披露的資訊,特朗普本月8日與美司法部長傑夫塞申斯、副部長羅德羅森斯坦會面,討論解除科米職務一事。9日,羅森斯坦向塞申斯提交一份備忘錄,稱科米在希拉裏“郵件門”問題上處置不當,存在越權、違反規定等行為。塞申斯遂致信特朗普稱,為重獲公眾信任,建議撤換FBI局長的人選。特朗普于9日下午做出最終決定。

  顯然,白宮和司法部解釋無法讓華府政治圈的所有人信服。多名美國會議員表示,對這一消息感到震驚和擔憂。甚至有議員指出,特朗普有意掩蓋真相。參議院少數黨領袖查克舒默10日表示,司法部應儘快任命一名特別檢察官主導涉俄調查。

  在輿論場上,反對特朗普的聲音也明顯蓋過支援特朗普的聲音。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法治記者直言,特朗普此舉是“可笑的濫用職權”。《紐約時報》以社論形式撰文稱,科米被解職的原因是他正在主導一項足以扳倒總統的調查。《華盛頓郵報》語帶調侃地指出,特朗普曾因科米處置“郵件門”得當而對其大加讚賞,數月後,他又以科米處置不當將其解職。看來,一慣性從不是特朗普的風格。《赫芬頓郵報》更是將此事與尼克松時期的“星期六夜大屠殺”相提並論。

  1973年10月20日,身受醜聞困擾的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宣佈解除水門事件特別檢查官考克斯的職務,並解除了拒絕撤換考克斯的司法部長理查森和副部長拉克爾的職務。這一事件被稱為“星期六夜大屠殺”。

  有分析認為,特朗普的做法比尼克松更加難以令人接受。雖然都是撤換政府工作人員,但特別檢察官在本質上還是一名律師,而FBI局長則是掌握各種調查資源的執法部門人員。如果特朗普最終任命一名心腹出任FBI局長,那麼FBI正在進行的涉俄調查的獨立性和公正性將受到嚴重質疑。

  在科米遭解職後,FBI副局長安德魯麥凱布暫代FBI局長一職。根據美國會參議院情報委員會10日發佈的消息,麥凱布將頂替科米出席該委員會于11日舉行的聽證會。有消息稱,特朗普正在物色接替科米的人選,他在競選期間的對手、新澤西州長克裏斯克裏斯蒂是人選之一。

  截至10日下午,這起事件的關鍵當事人科米尚未對外界做出任何表態。而作為事件的另外一方,特朗普10日在社交媒體上表示,“科米失去了身處華盛頓的所有人的信任,包括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當事件平息之後,他們會感謝我的。”

  不過,從目前來看,此事似乎不會像特朗普期待的那樣迅速平息,反而在持續發酵。據悉,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已邀請科米于本月16日出席該委員會的閉門會議。(記者刁海洋)

[責任編輯:李帥]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