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如何變革,法國面臨歷史性選擇

2017年05月04日 13:18: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法國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將於5月7日舉行。圖為首都巴黎街頭貼有大選特刊廣告的報刊亭。人民日報記者 李永群攝

  核心閱讀

  法國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將於5月7日舉行。進入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的“前進”運動候選人馬克龍和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候選人勒龐將一決勝負,根據法國輿論研究所的最新民調,馬克龍將以59%的得票率擊敗對手。但與4月24日的民調相比,馬克龍與勒龐的得票率一降一升,分別浮動了5個百分點。此間觀察家認為,如果説第一輪投票解決了“變與不變”的問題,那麼第二輪要決定的則是“怎麼變”。

  民眾參與政治生活熱情下降

  4月23日法國大選第一輪投票結果終結了左右政黨輪流執政的格局,輿論稱之為“舊制度”的崩潰。而作為“舊制度”崩潰的另一種表現是,今年的“五一”勞動節大遊行,各大工會自行其是、分裂明顯,已無法像以前那樣一呼百應地動員勞動者與青年參與政治生活。

  兩輪投票之間的“五一”大遊行在法國意義非凡。這不僅是工會彰顯力量、向政府與政黨施壓的機會,也是引導勞動階層投票意向的時刻。2002年大選第一輪,前總統希拉克與極右翼“國民陣線”領導人讓—瑪麗勒龐(勒龐之父)勝出,進入第二輪決戰。當年的“五一”大遊行,全國130萬人響應工會號召,齊心走上街頭,工會領導人呼籲大家投票給希拉克。最終希拉克以82%的得票率戰勝對手。

  根據法國內政部5月1日發佈的數據,今年法國各地只有14萬人參加了“五一”大遊行。記者在遊行現場看到,遊行隊伍口號並不統一,支援與反對兩位候選人的都有,聲勢較大的是“雙反”陣營,既反馬克龍又反勒龐。此間媒體認為,法國當前面臨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復蘇疲軟乏力、恐怖襲擊頻發等多重難題,不少選民對傳統政治和政客已然不信任,人心思變,期待變革,法國民眾參與政治生活的熱情下降,第二輪選舉的棄權率可能會比較高。

  新總統將面對全新政治環境

  雖説左右派候選人阿蒙、菲永在第一輪敗選後已經表態支援馬克龍,總統奧朗德、總理卡澤納夫等領導人也呼籲選民投馬克龍一票,但今日的“共和陣線”遠沒有2002年那樣強大與牢固。對於馬克龍而言,第二輪投票會是一場輸不起的選戰,他向那些尚在猶豫或準備棄權的左右派選民喊話,希望他們以大局為重,共同抵抗“國民陣線”。

  馬克龍與勒龐的政策主張完全相反:馬克龍強調親歐,推動歐盟建設,用數字經濟擁抱全球化;而勒龐反對歐盟、反對歐元,希望通過封閉主義來保護法國的利益。當地輿論稱,第二輪投票實際上是“全球化”和“民粹主義”的對決。正如馬克龍在5月1日的競選造勢集會上所言,“法國人將在兩個截然相反的綱領之間做出抉擇”。

  在第二輪投票之前,馬克龍和勒龐均修改了競選綱領,以吸引更多選民。馬克龍改變了此前一味對歐盟唱讚歌的立場,表示願意推動歐盟進行改革。在勒龐看來,要想贏得大選,必須在對待歐元的問題上作出立場調整。退出歐元區、恢復法郎是勒龐經濟綱領的基石,然而民調顯示,72%的法國人反對退出歐元區。人們發現,4月29日“國民陣線”與“法國站立”簽署的聯盟協議中,退出歐元區已不再是“所有經濟政策的先決條件”。對此,勒龐表示,如果她當選總統,將推行貨幣雙軌制,即恢復本國貨幣,同時將使用歐盟共同貨幣。

  臨近投票,馬克龍和勒龐唇槍舌劍、氣氛緊張,無論最後誰在第二輪投票中勝出,都將面臨全新的政治環境:傳統左右政黨還在議會中佔據多數。要想做到完全執政,必須要對兩個月後的立法選舉未雨綢繆。有當地媒體稱,無論大選結果如何,在歷史性選擇面前法國已出現裂痕。

  (記者 李永群)

[責任編輯:李帥]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