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歐洲:瑞典恐襲又添安全陰影

2017年04月12日 09:40: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據福克斯新聞網報道,當地時間4月7日下午15時左右,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主街購物中心發生卡車衝撞人群的事件。一輛大卡車突然衝進人群,造成4人死亡,15人受傷,其中9人傷勢嚴重。

  反恐警報再次拉響

  “一輛大貨車不知從哪兒突然衝了出來,旁邊的人立刻就被車輪碾壓了。”一名現場目擊者事後向《瑞典晚報》回憶道,“成百上千的人開始奔跑逃命。”

  英國《金融時報》稱,肇事卡車在襲擊發生前不久被盜。卡車原本屬於瑞典某啤酒公司,其在向該市的餐館運送貨品過程中被盜走,緊接著卡車便被人操控著,在購物中心門口橫衝直撞。

  瑞典首相斯蒂凡勒文表示:“這是一起恐怖襲擊事件。”

  半個月以來,血腥恐襲事件頻發。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4月3日,俄羅斯聖彼得堡地鐵遭遇恐怖襲擊。一男子在地鐵中引爆炸彈,造成14人死亡,近50人受傷。英國廣播公司報道,3月22日,正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遭受恐怖襲擊一週年,一名52歲的兇犯駕車在英國倫敦國會大廈附近衝撞人群,後下車持刀行兇,最終造成5人死亡,至少40人受傷。籠罩在歐洲上空的恐襲陰雲,因頻出的襲擊事件,而愈發沉厚。

  恐襲已成社會“病症”

  “有組織策劃的恐襲活動越來越少,大多數都是‘獨狼式’的襲擊,這幾乎成為歐洲近年來一個主要的恐怖主義形式。”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在接受本報採訪時分析,“‘獨狼式’襲擊之所以增多,原因有兩個。從反恐技術角度來説,它更難以被跟蹤、監測、防範;從襲擊效果來説,‘獨狼式’恐襲更容易達到破壞、引起注意的目的。”

  “可以説,恐怖主義已經成了一種社會‘病症’。這與整個歐洲目前所處地區環境有關。移民難民問題的涌現,周邊地區的動蕩,都會交互作用,導致恐襲頻發。”崔洪建指出,“‘獨狼式’恐襲除了恐怖分子本人受到極端主義的蠱惑之外,可能還有一些現實的個人問題,比如沒有受到公正對待,沒有和諧地融入生活環境,就會鋌而走險利用恐怖行為進行發泄。”

  形成有效反恐機制

  恐襲事件發生後,世界多國向瑞典表示聲援,並對恐怖主義進行了譴責。鄰國挪威宣佈,該國的大城市以及奧斯陸機場的警察都將佩帶武器。芬蘭警方也加強了對首都赫爾辛基的巡邏。

  “預防不能從根本上消除恐怖襲擊。”崔洪建認為,“這不是長期、徹底的反恐辦法。特別是個人式的恐襲,往往會有很大的突發性,很難做到事前預防。”此前,在2016年1月,歐盟刑警組織宣佈啟動歐洲反恐中心,這是歐盟成員國為了共同應對恐怖威脅進行的一次戰略合作。“目前的情況下,恐怖主義很難被根除,但是歐洲國家若能形成統一、有效的合作機制,比如加強情報的交流、控制恐怖分子的資金來源,從而使恐襲的規模減小,次數減少,影響範圍在可控制的程度內,就説明歐洲國家的反恐工作取得了進步。”崔洪建説。

  歐洲理事會主席唐納德圖斯克所表示的那樣,“任何對我們成員國的攻擊都是對我們整體的攻擊,我們應該團結一致肩並肩和瑞典人民站在一起。”(張暢暢)

[責任編輯:李帥]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