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環球網:日本大力擴充海軍,是不祥之兆

2017年04月12日 09:36:00  來源:環球網
字號:    

  在歷史上,日本海軍扮演為帝國對外侵略擴張打頭陣的角色。如今,“出雲號”和“加賀號”準航母相繼服役,日本海軍加快擴張步伐,頻繁現身世界各大水域,對很多國家來説,這是個不祥之兆。

  説起來,中俄美等大國都曾遭受日本海軍的攻擊,且吃過大虧。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北洋海軍幾乎全軍覆沒;1904年日俄大海戰,打垮了俄國太平洋艦隊;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令美國損失數十艘戰艦、200多架飛機和數千名軍人。惡有惡報,1945年日本戰敗,不可一世的“無敵艦隊”幾乎悉數葬身海底。

  二戰後,依仗美國的庇護和扶植,日本海軍迅速復活壯大。直到兩年前,西方軍事評價機構曾異口同聲地説“日本海軍亞洲第一”。一些日本軍人也口出狂言,説什麼如果中日海軍交戰,日本可以在一週內讓中國海軍片甲不留。雖説西方評價有些誇張,日本更是自吹自擂,但日本海軍實力的確不可小覷。

  目前,日本海軍約5萬人,擁有潛艇18艘,飛機250架,水面艦隻200多艘,包括先進的美制宙斯盾艦6艘,日向級和出雲級準航母各兩艘,噸位分別為近2萬噸和近3萬噸,可搭載二三十架直升機。雖然説日本海軍人數和艦隻數量排在俄中英法之後,但其現代化程度和作戰能力之強是顯而易見的。軍事專家指出,現今衡量現代海軍的標誌已不是海軍人數和艦隻數量,應該換成所擁有戰艦的“艘均噸位”或“每人平均噸位”。若以此對比中日海軍,日本艘數少於中國,但“艘均噸位”遠高於中國。其中,日本宙斯盾軍艦的載弾量高出中國同類戰艦許多。

  還要看到,日本的國防工業推行“寓軍於民”、“軍民融合”的模式,像我們所熟知的三菱、三井、東芝、松下等大企業既可以生産汽車、電器、機械,也能製造戰機、潛艇、導彈,日本實現軍事化的潛力可想而知。

  早在1922年,日本就造出第一艘艦母,是世界上最早製造航母的國家。二戰時,日本參戰的航母多達29艘。戰後和平憲法禁止日本擁有航母,日本便挂羊頭賣狗肉,稱直升級航母為驅逐艦。安倍正想方設法修改和平憲法,一旦鬆綁,加上美國開綠燈,毫無疑問,日本將會明目張膽地製造大中型航母。

  “出雲號”和“加賀號”都是二戰時被擊沉的日本主力戰艦,日本借屍還魂,用它們的名字命名新的直升級航母,分明是對戰敗不服氣,想推翻戰勝國對日本作出的戰後安排。尤其令中國人氣憤的是,“出雲號”和“加賀號”在日本侵華戰爭中犯下纍纍罪行,3月22日,在報道加賀號正式入役這一消息時,《産經新聞》做的標題是:“中國啊,這就是日本的實力!”公然肆意挑釁中國,氣焰何其囂張!

  特別要警惕的是,日本有底層軍人無視軍令鋌而走險的惡習。此類事例不勝枚舉。1932年5月15日,以日本海軍少壯派軍人為主的一夥人發動政變,襲擊首相府,殺害任首相僅3個月的犬養毅,就因為他贊成縮減軍備,長期與中國人友好交往,反對建立滿洲國,為軍國主義情緒強烈的軍人和財團所不容。又如,侵佔中國東北是當年日本政府的既定計劃,但具體到“9.18”事變,則是幾個中下級軍官的冒險舉動,只是由於當時中國當局的不抵抗主義,才讓這一軍事冒險行動得逞。

  目前,安倍政府明確奉行敵視中國的政策,在國內煽動厭華仇華情緒,不斷在東海和南海挑戰中國底線。在這樣的背景下,不排除某些被軍國主義衝昏頭腦的日本軍人,故意“擦槍走火”,製造事端,挑起戰端。對此,不可不防。(勞木)

[責任編輯:李帥]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