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陳菲:期待菲能改善中企投資環境

2016年10月19日 11:18:51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18日起對中國展開為期4天的國事訪問。行前,菲政府強調中菲經濟合作,促進雙邊貿易與投資是此行重點。

  世界經濟依然未能徹底走出陰霾,但菲律賓經濟在亞太地區的表現相對亮眼。2015年5.8%的經濟增速僅僅低於印度、中國和越南。但是受美聯儲加息可能、外需相對減少、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速放緩,以及局部地區政治局勢不穩定等因素影響,菲律賓經濟樂觀之中仍有下行風險。

  同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東盟國家相比,目前菲律賓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的情況特別突出,為持續促進經濟增長,杜特爾特上臺後特別重視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基建支出佔GDP比重達5%。改善機場、港口、鐵路、公路、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杜特爾特訪華行前,無論是菲官方還是媒體,都把尋求中國對菲律賓基礎設施的投資作為中菲經濟合作的首要期許。

  杜特爾特有著特別的中國期待,希望菲律賓經濟能夠借助中國的東風。但中菲兩國經濟合作絕不能僅僅止步于中國單方面給予基礎設施投資。阿基諾三世執政時期,政治環境制約了中方投資的意願,給兩國經貿合作蒙上陰影。2007年中國企業參與競標獲得菲律賓國家輸電網25年特許經營權,派駐技術人員參與運營。但就在去年,阿基諾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不再向16名為菲律賓國家電網工作的中國人發放簽證。中國企業為菲國家電力建設作出重要貢獻,希望杜特爾特政府既歡迎來自於中國的基礎設施投資,也以更加開放的心態拓展合作領域,規避貿易保護主義和戒備心態。

  目前,菲律賓對外來投資限制較多,零售業不對外資開放,礦業需一億美元啟動資金,其他行業菲律賓需佔股60%,外資佔股40%。杜特爾特上臺後提出“10點社會經濟議程”,通過改善營商環境,放鬆對外商投資管制,吸引更多外資進入菲律賓。期待菲律賓能延續這一政策,降低對中國私營企業在菲投資的門檻。

  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以及經濟結構的調整,使得中國不僅是菲律賓重要的外資來源國,也是菲律賓商品重要的出口市場,還會是菲律賓重要的遊客來源國。互惠雙贏既是中菲經濟合作的前提,也是目標。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磕磕絆絆後,菲律賓選擇回歸過去理性的對華政策,而中國也給予中菲關係更多的包容和期待。雙方更深層次的互信,需要時間。(作者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華中師範大學臺灣與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