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社評:印度投進美國懷抱?它哪有那麼傻

2016年09月01日 11:48:54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美國印度計劃本週簽署一份後勤協議,兩國軍方根據該協議將可使用對方的基地和設施開展維修和物資補給。據媒體報道,印度國防部長馬諾哈爾帕裏卡爾已經前往美國,他將與美國防長卡特共同完成這一“歷史性事件”。

  這無疑是美印軍事合作邁出的重要一步,它可能具有的後續意義引來一些人的展望和想像。其中美國媒體的調門更高,更顯興奮。美國《福布斯》雜誌將待簽的這一協議直呼為美印之間的“作戰公約”,並認為這是印度離開冷戰盟友俄羅斯,向新聯盟美國(及日本和澳大利亞)懷抱邁出的一大步。

  印度輿論的最初反應相對謹慎,有防務分析人士就此表達了對印度會失去戰略獨立性的擔心,提醒這份協議有可能讓印度成為美國的“跟班”。

  “不結盟”貫穿了印度獨立以來的成長史,這一原則受到印度精英群體的普遍推崇,它對於印度外交有著類似“立國之本”的地位。然而美國近年加強了對印度的拉攏,華盛頓有意讓印度最終成為它的“準盟國”,增加對中國的地緣政治壓力。印度受到的誘惑將是長期的。

  不能排除美印後勤協議有莫迪政府嘗試著超常規向美國靠攏的成分,不過美印最終能走到多近,它們這樣做的地緣政治價值會有多高,是個不小的問號。

  印度不可能成為日本或者澳大利亞,這一點可以看成是篤定的。日本原本也不想成為今天的樣子,它是因為二戰戰敗了,美國對日軍事佔領延續了下來,日本從被迫接受美國駐軍,到習慣了它,甘心做了美國的傀儡。

  好不容易擺脫了英國殖民的印度對獨立和主權有刻骨銘心的珍視,它視自己為大國,又幸運地步入新興國家崛起的浪潮,正是整個國家躊躇滿志的時候。印度高度重視國家安全,但它的緊迫感更多來自於認為這是它成為大國的要件之一,而並非它面臨著迫在眉睫的、需要依靠美國來實現自保的安全危機。

  印度與美國走近只能是上世紀70年代中美式的走近,然而四十幾年前中國面臨蘇聯的真實威脅,國家安全形勢嚴峻。即使那樣,中美當年的聯手也很鬆散。如今印度在南亞的地位十分鞏固,根本沒有捲入戰爭的現實危險。

  倒是貿然加入美日澳“那一夥”,有可能刺激中國、巴基斯坦,也會刺激俄羅斯。印度不僅不會因此更安全,反而會平添戰略麻煩,搞不好自己變成亞洲地緣政治紛爭的新發作中心。

  由於保持不結盟的狀態,印度這幾年受到美日及中俄等各方大國的同時青睞,現在堪稱是印度戰略上最舒適、選擇性和迴旋空間也最多的時期。大概是充分看清了保持不結盟狀態的優勢,早在安倍第一任期時日本就大談美日澳印“價值觀同盟”,但新德里一直回應冷淡。

  所以説,印度不會“倒向美國”,因為那樣做不僅有傷印度的自尊心,更重要的是,“倒向美國”的戰略好處遠遠不如在美國中國等大國之間走平衡的利益更多。亞太地區似乎只有日本才“那麼傻”,抱緊美國一條粗腿就以為抱住了世界。當然日本有可能也是萬般無奈,只得那樣裝傻。

  只要中國沒想在周邊真的搞擴張,美在亞洲的佈置最終就可能是空洞的。中美之間的第一競技場還是經濟。中國只要能繼續保持世界主要經濟體當中的相對高增長,美國怎樣搞戰略部署都是瞎折騰。如果中國經濟真的“硬著陸”,發展速度落到普通國家之後,那麼中國的風頭就將折倒,根本用不著美國再搞什麼遏制。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