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社評:緬甸若走向民族和解,中國樂見其成

2016年09月01日 11:48:4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緬甸21世紀“彬龍會議”8月31日在首都內比都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昂山素季極力促成這次會議是要推動解決緬甸的民族問題,她將此視為決定自己執政成敗的關鍵領域。

  1947年,也就是緬甸實現獨立的前一年,昂山素季的父親、緬甸開國領袖昂山將軍在撣邦的彬龍鎮召集不同民族首領開會,簽署了決定建立統一緬甸聯邦的《彬龍協議》。昂山素季把新的民族和解會議命名為21世紀“彬龍會議”,有著緬甸社會都能讀懂的寓意。

  緬甸的民族問題十分複雜,它獨立近70年,內戰也幾乎持續了同樣長的時間。緬族佔緬甸人口的約2/3,佔據著全國相對富庶的1/3國土。全國有134個少數民族,大多生活在相對偏僻地區,但佔了國土的近2/3。少數民族要求高度自治,但其居住的區域有大量礦産資源、山林和水源,由於和中央政府談不攏,很多少數民族建立了自己的武裝,即中文簡稱的“民地武”。它們與國家軍隊以及彼此之間戰事不斷。

  有些少數民族是中緬之間的跨境民族,比如實力較強的克欽族在中國境內是景頗族,果敢族通常被看成是漢人。緬甸有一些人存在一種天然的懷疑,認為中國支援了跨境民族搞武裝割據,西方輿論更是每談緬甸民族衝突幾乎必提中國,進一步引導緬甸社會就民族問題抱怨中國。

  然而中國長期奉行不干涉緬甸內政的政策,北京還被廣泛報道支援了此次“彬龍會議”的召開。近日緬甸媒體説,由於北京的影響,至少有3支少數民族武裝對“彬龍會議”的態度變得積極起來。

  事實上,民族和解在任何國家都是巨大挑戰,世界各地的情況顯示,外部力量推動內部和解的效果通常都很有限。緬甸需要付出自己的努力,中國願意發揮建設性作用,但緬甸不能指望中國的一個態度就能決定民地武在攸關自己核心利益問題上採取內比都希望的立場。

  中國自己的民族問題都不能説百分之百解決了,我們對緬甸的和平穩定懷抱善意,但北京實在承擔不起一些緬甸人所希望我們攬下的責任。

  北京官方從未發表過有可能對緬甸民族和解造成不利影響的言論,連中國媒體都意識到緬甸民族問題很敏感,談論緬甸事務時很謹慎。應當説中國盡了鄰國為緬甸促和的最大努力。

  英國殖民者當年統治了現代緬甸的各個民族,統一的緬甸聯邦建立後,鞏固各民族共同的國家認同是項艱巨工作。這次“彬龍會議”雖然召開了,但是緬甸各地的戰事並未全部停止,參加會議的民族和武裝並不全,這個國家的民族和解可謂任重道遠。有消息説“彬龍會議”將半年召開一次,若如此,將是務實的做法。

  緬甸大刀闊斧地解決民族問題幾無可能,全世界鮮有國家做到了這一點。但是形成一個積極解決問題的方向卻是完全現實的,那樣的方向會為緬甸全社會注入信心,扭轉國家政治氣氛,從而開啟良性迴圈的進程。

  沒有中國人希望我們的鄰國緬甸長期動蕩,緬甸內戰的炮彈數次落入中國境內,可以説我們是緬甸內戰的被殃及者。美日等國是帶著對華開展地緣政治競爭的心態關注緬甸的,至少部分是這樣。怎麼有利於挑撥中緬關係,那樣的情況對它們就是最好的,不管緬甸是否會因此痛苦。

  而對中國來説,緬甸首先是我們的鄰國。哪個大國希望鄰國亂,願意如何處理同鄰國的關係成為燙手山芋?中國人常説的“親誠惠容”周邊政策是真誠的,所以説,我們真心祝賀21世紀“彬龍會議”召開,並祝願它是緬甸逐步走向民族和解的決定性轉捩點。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