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奧巴馬訪問廣島,給安倍送厚禮

2016年05月27日 14:30:00  來源:環球網
字號:    

  明天,5月27日,奧巴馬就要去廣島訪問,對他此行的目的,白宮發言人一再強調“不是為了糾結歷史,而是為了展望未來”。概括簡明扼要,很像是標語口號。日本盤算很多,但不肯直接了當地説出口。倘要問,促成奧巴馬這次“歷史性訪問”誰更主動,誰受益更多,毫無疑問是日本,是安倍。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先後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奪去20多萬人的生命,將這兩座城市幾乎夷為平地,堪稱是場人間悲劇。日本在廣島建了個博物館,再現核爆造成的悲慘場面。到這裡參觀過的人幾乎都發出原子彈可怕、日本人悲慘的感嘆。因此,廣島便成為東京向世界顯示日本是二戰受害者的絕佳展示平臺。至於日本為何遭此慘禍,參觀者好像沒什麼有人深究。這麼説,有例為證。

  1994年秋,中國新聞代表團訪日時被安排參觀廣島核爆博場館。筆者在廣島通訊中有這樣幾句話:假如日本不發動侵略戰爭,假如日本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不作垂死掙扎,原子彈會落到日本人頭上嗎?歷史沒有假設,但這一點是肯定無疑的:日本作為侵略者,給亞洲人民帶來巨大苦難,才有如此下場。日本首先是加害者,才成為受害者。這些看法,引起外國媒體的廣泛注意。新加坡《聯合早報》、德新社、法新社及日本共同社等均予以報道,認為關於加害者和受害者的提法很新鮮。可見,至少直到當時,看過核爆展覽館的人,幾乎都身不由己地認同“日本是受害者”的看法。這種狀況,至今也沒有根本改觀。

  因此,吸引招攬更多外國人到廣島訪問旅遊,成為日本幾十年孜孜以求的目標,美國當權者則一直是重點對象。按時間順序,訪問過廣島的美國大人物計有:1984年,前總統吉米卡特;2008年,眾議院議長佩洛西;2010年,駐日本大使約翰魯斯;2011年,駐日本大使詹姆斯;2016年4月,國務卿克裏。人們原以為,國務卿出面也就到頂了,但安倍不死心,直接對著奧巴馬下手,經過一番軟磨硬泡,終於如願以償。

  奧巴馬訪廣島,是送給安倍的一份厚禮。儘管美國一再聲明,奧巴馬不會道歉,但有媒體分析,依日本人的品性,一定會拐彎抹角、變著法兒説奧巴馬向日本道歉了。不管怎樣,“奧巴馬效應”可以大大強化日本是受害者形象,彰顯安倍的外交成就,有利於提升其支援率,使他大著膽子搞修憲活動,跟著美國在南海搗亂。

  今年11月,安倍將出席珍珠港事件75週年追悼儀式。奧巴馬對廣島的訪問,為安倍去珍珠港很大程度上掃除了國內外障礙。有分析指出,安倍有可能援引奧巴馬訪廣島模式:講一大堆外交辭令,但不道歉。倘如此,那就是把二戰戰勝國美國和戰敗國日本放在同等地位,將同盟國成員和軸心國成員等量齊觀。這是對二戰的玷污和對二戰歷史的嚴重歪曲。與一戰不同的是,二戰是一場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是正義同邪惡、侵略與反侵略的交量。整個戰爭的性質也就決定了一個個戰場和戰役的性質。具體説,偷襲珍珠港是日本擴大侵略戰爭的冒險行動,用原子彈轟炸廣島、長崎,是迫使日本侵略者投降的戰爭方式,二者性質不同。若把二者混為一談,不分侵略和反侵犯,不辨正義或邪惡,那正是日本夢寐以求的。安倍處心積慮,就是想歪曲二戰歷史,推翻對日本的戰後安排,摘掉日本侵略者的帽子。值得警惕的是,奧巴馬的廣島之行和安倍的珍珠港訪問,正在為日本提供機會。

  在奧巴馬看來,給安倍送大禮,是他實現自已政治意圖必須付出的代價。奧巴馬此番訪廣島有兩個目的,一是強化美日同盟。讓日本在美國重返亞太戰略中挑大梁,不多給它些甜頭,它怎麼肯出大力?這是淺顯的道理。二是進一步宣揚其“無核世界”理念。奧巴馬上臺之初,就因為提了個“無核世界”的設想揀了諾貝爾和平獎,遭到譏諷恥笑。當政7年半,他言行不一,其“無核世界”嚴重名不符實,備受質疑抨擊。這次訪日,他選擇去廣島,大概是想揩拭那個蒙塵的和平獎章,鼓吹他的“無核世界”,讓自己青史留名。不過,這未免太一廂情願。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