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韓國及東南亞多國民間組織在日本駐韓國大使館門前的“慰安婦”雕像周圍舉行抗議。
“慰安婦”還是“性奴”?究竟用什麼詞彙形容二戰期間被迫成為日軍性奴的女性才妥當,這不但成為研究日本當年戰爭罪行問題新的爭論點,也使得日本與韓國以及兩者最主要的“盟主”美國之間的關係産生了微妙的變化。連日來,圍繞著韓國“日軍慰安婦”的英文名稱改為“性奴”,韓日兩國的爭論從民間打到官方,並且鬧到美國那裏。隨著美國“重返亞洲”,美國一直希望打造一個美日韓三邊的軍事同盟。但由於日本不願面對當年的歷史,以及韓日之間的獨島領土爭議,使美國也感到“頭痛”。美國這一次改變用詞,也有些像在美日韓三角關係中搞了一次平衡。德國“戰爭論壇”網稱,在歷史事實面前,日本一直閃爍其實,遭到韓國、中國等國家的不滿。如果日本不真誠承認歷史,亞洲以及世界對日本的懷疑就不會消失。
韓國“週三集會”20年如一日抗議日本
設立在日本駐韓國大使館前的“慰安婦”雕像近來突然成為日韓雙方爭議的焦點。6月19日,日本右翼分子鈴木信行進入韓國後,在這一塑像旁偷偷豎起一個白色細木樁,上書“竹島(韓國稱獨島)是日本領土”。回國後,鈴木信行在網際網路上發佈照片和視頻,稱這座象徵受害者的銅像是“賣淫女紀念碑”,引發韓國民眾憤怒。由於這一事件,以及長期以來韓國不滿日本不承認歷史問題和獨島,6月29日,韓國突然中止與日本簽署的“軍事情報保護協定”。7月9日,一名憤怒的韓國男子駕駛一輛小卡車撞擊日本大使館正門。韓國《首爾新聞》稱,首爾市警察局自16日起,在雕像附近配置4名警察,晝夜巡邏,以防止日本右翼勢力的“恐怖”活動再次發生。同時韓警方在日本駐韓國大使館周邊也安排了15名警察值班。19日,一幅警察給銅像打傘的圖片出現在韓國網路上,立即引發韓國各大媒體的報道,有韓國網民寫道,“真是感到辛酸,‘慰安婦’老奶奶心頭的傷痕或許能得到少許安撫”。
這場爭論不但在韓日之間繼續發酵,還越過大洋,吵到了日韓兩國共同的盟國美國那裏。韓國《朝鮮日報》11日的報道稱,在日前韓美之間的一次會議上,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將“慰安婦”稱為“被強迫的性奴”,並且指示美國所有文件和聲明禁用按日語直譯的“慰安婦”一詞。美國網路雜誌《納爾遜報告》稱,希拉裏的話使日本備受衝擊,這可以解釋為,美國正站在韓國、中國、印尼、菲律賓、澳大利亞、紐西蘭和荷蘭等當年日軍強徵的性奴受害國一邊,正式和日本對抗。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説:“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這些女性(日軍性奴)的遭遇非常悲慘。美國政府已嚴正指出‘這嚴重違反了人權’。”《朝鮮日報》認為,美國一直堅守“不介入韓日曆史問題”的立場。雖然希拉裏的這番話是在非正式場合上説出的,但也可能是在敦促日本要在日軍性奴問題上改變態度。
實際上,“性奴”問題一直是韓日之間解不開的疙瘩。由於日本一直以簽署日韓基本條約時已解決所有賠償問題為由拒絕賠償“慰安婦”,自1992年1月8日以來,韓國“慰安婦”受害者及相關團體每週三都在日本駐韓國大使館前舉行集會抗議。“週三集會”除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時停過一次外從未中止過,它作為因同一問題而舉行過次數最多的抗議集會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紀錄。韓國民間團體加強在世界範圍內的宣傳,他們在《紐約時報》多次刊登相關廣告,並且在美國新澤西州修建“慰安婦”紀念碑。2011年12月14日,韓國在日本駐韓大使館前安放了一座象徵“慰安婦”受害者的銅像。
[責任編輯:張潔]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