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   時政

37年走完西方百年海上歷程,中國憑什麼?

2019年09月26日 15:01:00  來源:國資小新
字號:    

  1956年

  鶯歌海漁民報告發現油氣苗

  在中國石油人心中掀起陣陣波瀾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

  一無資金、二無技術、三無裝備

  到上世紀70年代

  中國海上探明地質儲量僅4000萬噸

  年産原油不足9萬噸

  1982-2019

  37年間,中國海油走完了

  西方石油公司上百年行進的路程

  從名不見經傳的“海上石油新兵”

  崛起為航行在世界舞臺的能源巨輪

  回顧崢嶸歲月

  中國為什麼能?

  帶著這個疑問,9月19日-21日,由中央網信辦網評局、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局指導,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主辦的“與共和國共成長 新媒體走進新國企”——#蓄能深藍#主題活動深入中國海油,探訪位於中國南海的“海洋石油982”鑽井平臺,為大家尋找答案——

  破 冰

  1978年3月26日

  訪美歸來的石油代表團

  向黨中央彙報

  黨和國家最高決策層

  作出了劃時代的回應

  中國海洋石油工業對外開放!

  海洋石油

  開始了對外合作的實質性運作

  1980年5月29日

  中方與法國、日本簽訂“第一石油合同”

  引來陣陣斥責之聲

  “屁股坐到洋人懷抱裏了”

  “對外合作就是出賣國家資源”

  “異想天開”

  “新的八國聯軍打過來了”

  關鍵時刻

  黨中央再一次做出了明確回答

  海上開發石油,要與外國合作

  這個方針必須堅持下去

  1982年1月30日,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合作開採海洋石油資源條例》;2月15日,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掛牌成立;2月16日,中國海油向全世界發出了第一輪國際招標公告。鏗鏘有力的三連音,宣告著中國工業領域 “海上特區”的誕生。

  弄 潮

  這本泛黃的操作手冊,記錄著中日文對照的石油專業術語和流程操作指南。它的主人,是埕北油田第一任礦長陶炳全。埕北油田1985年投産,是中國海域第一座現代化油田,也見證了中日合作的風風雨雨。

  “在當初來説很多人是不能理解的,有各種各樣的想法,甚至於説這是個賣國的行為。什麼叫愛國?什麼叫賣國?走出去,學先進,為我所用,那就是愛國的行為。你如果是故步自封,永遠走這條老路,你是發展不起來的。”

  潛心學習,迎頭趕上

  每個人憋著一股勁兒

  組建合營公司、平行作業、反承包

  搭建與國際先進同行

  打交道、學本領的平臺

  管理水準和技術能力迅速提升

  奮 進

  2012年11月8日,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做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部署。“兩洲一灣”的煉化産業藍圖,沿海LNG接收站和天然氣管線佈局,151億美元收購尼克森公司……一個個大動作隨之而來。

  然而,就在秣馬厲兵之時,國際油價斷崖式下跌,自2014年下半年始,從當年最高110多美元/桶一路急轉直下,最低跌至2016年初26.55美元/桶。重壓之下,沒有退縮。四年努力,中國海油桶油全成本從69美元降至40美元以內,在世界石油行業中堪稱“奇跡”。

  也是在2014年,我國首次在南海發現了自營深水大氣田。從全套深水勘探開發核心技術被少數國外石油公司壟斷,到2017年,南海高溫高壓鑽完井關鍵技術及工業化應用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只用了3年時間。

  關於南海深水油氣資源的開發歷程,可以説是我國海上石油工業發展的縮影。

  逐 夢

  南海遼闊的海底之下,蘊藏著我國三分之一的油氣資源,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氣聚集中心之一。但是南海高達350億噸的油氣儲量裏,有70%以上在500米以上的深水海底,由於地處歐亞、太平洋和印度-澳大利亞板塊三大構造板塊交匯處,這裡不僅面臨著深水的難題,同時也面臨著高溫高壓理論技術難題。

  2002年以前,我國南海深水油氣資源的開發幾乎是一片空白,只能向擁有成熟經驗的國際能源巨頭尋求合作。然而,國際能源巨頭們在南海北部深海區整整勘探了8年,因未獲任何商業發現而紛紛放棄勘探權益。中國南海高溫高壓領域天然氣勘探也因此成為全球油氣行業內公認的世界級難題。

  沒有辦法,只能自己上。最終中國技術團隊用三年時間掌握了全套深水勘探開發的核心技術,實現了三十年的技術跨越,鑽成了“國際巨頭”們不曾鑽通的井,打破了國外石油公司的技術壟斷,站在了世界同行的前列,讓中國成為了全球第二個具備獨立開發海上高溫高壓油氣的國家。

  2010年至今,中國海油南海西部油田在南海安全鑽探了50余口高溫高壓領域探井,發現了東方13-1、東方13-2、陵水17-2、陵水25-1等大氣田,為國家發展源源不斷輸送能源血液;高效開發了崖城13-4等氣田,每年30多億立方的天然氣通過778公里輸氣管道供往香港,可發電量佔香港發電總量的25%以上,為香港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穩定的能源保障;中國的技術已經走向世界,墨西哥灣、英國北海,在一個個國際能源富集區提供著中國方案,帶動這個聯繫越來越緊密的世界共同發展。

  在藍色國土上

  有一群人,他們篳路藍縷

  畫出了一張藍圖

  決心挺進“藍海”

  不斷#蓄能深藍#

  永遠守護碧海藍天

  這是他們不能忘記的情懷

  也是他們牢牢記住的使命擔當

  他們是誰?

  他們是海油人!

  他們是央企人!

  他們是中國建設者!

[責任編輯:張曉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