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   時政

廣州海關:一本紙質手冊的四十年飛躍

2018年09月26日 11:40:00  來源:海關發佈
字號:    

  1978年,全國第一批來料加工企業“大進製衣廠”在順德容奇誕生,當時的廣州海關從“記米帳”的方法中得到啟發,開創性地制發了廣州關區第一本加工貿易紙質登記手冊,以賬本方式手工登記進口料件及出口成品,拉開了廣東地區引進外資發展加工貿易的大幕。

  緊接著第二年,廣州番禺南村羅邊進口棉紗碎料進行加工,這是番禺開展的第一個手工式來料加工項目。此後,廣州逐步出現紡織、製衣和玩具等加工企業,廣州海關順勢而為、大膽變革,推動轄區加工貿易行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1979-1985 年間,廣州海關為企業登記的來料加工裝配和中小型補償貿易合同達4.63萬份。

  加工貿易奠定了廣東外貿的“半壁江山”。時任廣東省對外經濟貿易廳廳長梁偉發曾説:“沒有加工貿易,就沒有廣東的外向型經濟。”據海關統計,廣東地區來料加工、進料加工和補償貿易進出口總值在1992年至2002年增長了7.4倍,在世紀之交(1999年)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

  2002年,中國剛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際分工的重構和資源配置的重組,給廣東外貿發展帶來了歷史性機遇,企業亟需政府部門監管服務模式的改革創新,提升自身國際競爭力。在各地海關仍沿用“紙本手冊”監管模式的時候,廣州海關率先掀起了“手冊革命”——加工貿易聯網監管改革。

  順達電腦公司是全國首家加工貿易聯網監管試點企業。當年公司總經理林黃松説,作為珠三角加工貿易的代表性企業之一,順達電腦公司就在廣州海關的這場改革中飲到了“頭啖湯”。“以前我們做加工貿易,需要用紙本《登記手冊》報關,最多時有手冊800多本,壘起來有密密麻麻的一房間。那時廠裏的報關員常常被戲稱為‘空中小姐’,因為她們每次報關都要用行李箱拖著這些手冊去,看上去就像機場的‘空姐’。紙本手冊管理審批流程多、時間長,讓企業有些吃不消!”

  海關聯網監管,讓那些“空中小姐”成了歷史名詞。廣州海關秉持著大膽、開拓、敢想、敢做的精神,再次為全國海關加工貿易監管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模板。林黃松説,在廣州海關的主動協助下,順達電腦公司率先成功應用了加工貿易聯網監管系統,電子賬冊最快十幾分鐘內就可以完成備案、變更等手續,接訂單的時間限制大為縮短,“海關的改革讓企業發展駛上了快車道”。順達電腦公司現任總經理陳建宏表示,作為在順德深耕二十五年的企業,通過不斷轉型升級,已成為每年加工貿易進出口業務總額超十億美元、年申報報關單超萬份、承接世界頂級伺服器加工業務的行業強者。而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海關各類監管模式的創新改革。

  一系列海關改革創新措施,直接鼓勵和推動了先進技術引進、對外貿易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廣東踏上從世界工廠到自主創新、從規模擴張到轉型升級轉變之路。廣州海關人以“敢飲頭啖湯”的精神,不斷創新工作理念、管理體制和監管方式,在建設現代海關的征途中繼續探索前行——2012年,首創關檢“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在通關模式改革和機制創新方面走在全國口岸的前列;2014年,成為首家與地方商事平臺對接的中直單位,實現守信聯合激勵、失信聯合懲戒;2015年,核發全國首張海關進出口企業登記“一照一碼”營業執照,率先在全國實施“網際網路+易通關”改革;2016年,首創“線上會展業務辦理”服務國際會展業做大做強;上線“關郵e通”服務平臺,郵件通關進入“讀秒”時代……2017年,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片區2440萬個包裹背後,是廣州海關順應“買全球賣全球”潮流,對網購保稅進口監管的一次新改革。

  在南沙保稅港區“京東全球購”倉庫裏,工作人員正穿梭于堆滿貨物的貨架間,一個個分揀打包好的包裹被放上流水線。廣州海關發揮保稅制度優勢,支援保稅網購跨境電商進口業務發展強勁,吸引了京東、天貓、唯品會等多家電商落戶。2017年,南沙海關審放跨境商品最多一天達206.7萬票、貨值4.9億元。大量跨境電商商品從世界各地匯聚南沙,又從這裡運往千家萬戶。高效物流效率的背後,是海關對新興業態的大力支援。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片區成立以來,跨境電商從0.3億元發展到72億元;口岸通關方面創新141項,屬全國首創36項,平均通關效率提高50%以上;外貿進出口年均增長14.5%,從2014年的1291.4億元發展到2017年的1951.7元;南沙港國際航線增加41條,南沙汽車碼頭成為全國平行汽車進口第二大口岸……在廣州海關的背後,不僅有一個已經成長為全球重要經濟區域之一的珠三角城市群,更能看見中國融入世界發展進程的堅實步伐。

  今天,廣州海關依託“網際網路+”打造全流程“線上海關”,進一步優化通關環境、提升監管效能,讓企業群眾有更大的獲得感。全業務監控預警平臺實現監管“耳聰目明”,“網際網路+海關”建設實現“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有效解決通關環節多、對接部門多的問題,“貨物通關”“郵件通關”“快件通關”“政務服務”等樣板間建設工程實現以點帶面、重點突破。全面踐行政治建關、改革強關、依法把關、科技興關、從嚴治關,用行動去創造新的歷史。

  如今,廣東經濟總量居於全國第一位,2017年外貿總值6.82萬億元人民幣,佔全國總額24.5%。在廣東經濟發展歷程中,始終有廣州海關勇立潮頭的身影。

[責任編輯:張曉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