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   時政

“于網罵中聽諍言”是一種執政能力

2012年12月05日 10:50:00  來源:揚子晚報
字號:    

  日前,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在座談會上讓與會者敞開講,説真話,並表示,“網上的輿論,包括罵聲我們都要聽。”(12月4日《新京報》)

  媒體著重提及了王岐山“網上的輿論,包括罵聲我們都要聽”的言論,很顯然,這是中央高層領導人對待網路輿情的篤定態度,也是在再次提醒社會反思對待“網罵”等負面社會情緒的態度。

  為什麼連網路輿情中的罵聲也要聽取?這中間其實蘊涵著兩點常識。一者,網罵中也包含著諍言。如果説罵聲本身是一種情緒的表達,那麼因為其中的負面與警醒價值,它同樣是從另一個側面為行政決策者提供的“諍言”;二者,傾聽是“對話時代”裏直面網路輿情的起碼前提。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與日益深化,讓每個人都擁有了麥克風,它既擴張了普通公民新的話語空間,也給公共治理衍生出新的治理命題,如果拒絕傾聽,那麼引導網路輿情自然就無從談起。

  以上的常識當然很容易厘清,難以切實兌現的其實是現實中對待網路輿情乃至網罵的理性態度。不妨反問:有多少官員能“于網罵中聽取諍言”?如何對待無處不在的網路輿情?一旦面臨裹脅了公眾情緒的網路負面意見,甚至是沸沸颺颺的“網罵”,公共管理者們真還能做到“心如止水”與“堵不如疏”嗎?與之相對應的,是那些讓人難堪的“跨省追捕”。

  視批評者為製造麻煩的人,這正是一些地方官員對待網路輿情的態度。可恰恰相反,網路批評者多數是心懷美好與良善的人,他們的旨歸都是為了“修復”而非“破壞”。從某種程度上來説,網路輿情的本質就是關注社會,關注公共生活。正緣於此,這種指向註定了,網路批評表現出的意見多是急需關注的,是真實的聲音,它無法從庸常的生活與一團和氣的官場中所聽取,需要被認真對待。

  把網罵當作諍言,然後輿論事件得以平息,進而附生公共治理的更大滿意度,這才是讓網路輿情得以消解的最優路徑,也是在“人人麥克風時代”執政能力高低的試紙。不過當類似的常識由王岐山説出,乃至是作為座談會上的提醒而道明,它無疑從另一個側面反證出其在現實中的兌現之難。

  可以想像的事實是,在未來的日子裏,網路技術的革新會更多地影響到社會管理的各個層面。如何正視這種力量,已成為所有公共管理者的難以回避之重。正因為如此,在表達對王岐山“要聽網罵”讚賞的同時,希望更多的官員也能夠清醒地洞見這一點,制度也應該補位,執政能力才不會被時代拋離。

[責任編輯:張潔]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