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   社會

光明日報:從患病教師被解聘看勞動者權益保障

2016年08月24日 13:06:48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原標題:從患病教師被解聘看勞動者權益保障

  日前,引起輿論廣泛關注的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解聘患癌女教師劉伶利事件有了最新結果:開除劉伶利的決定被撤銷,學校補償其工資及喪葬撫恤金7.2萬元,學校公開道歉,處理此事的人事處處長被停職檢查。

  對已經去世的劉伶利而言,這樣的結果來得太晚了。它更多的是對家屬的一種安慰,同時也是對沸沸颺颺的輿論的平息。

  女教師患癌住院治療,學校卻以曠工為由將其開除。女教師的母親去找校方交涉,卻換來一句冷酷的“你別給我哭,這種事我見多了”!

  一個年輕、身患絕症的生命,一張冰冷的開除決定,一句冷血的表態,一所漠視員工權利的學校,所有這些混合在一起,足以激起輿論的強烈憤怒和聲討。

  媒體對事件的調查以及輿論的譴責,讓博文學院最終道歉認錯。致歉信中,校方説:“在沒有掌握真實情況前,學院草率做出了解除勞動合同的決定,實屬不妥。”早前的報道説,學院回應稱,並不知道劉伶利患癌。學院是否關心自己的員工,從這樣的道歉與回應中即可看到。説其“冷血”大約不足為過,但這樣的怒斥和責罵,于問題的解決並無多大作用。

  最終讓博文學院認錯的,不是“道德”層面的自我反省,而是其違法行為。按照《勞動合同法》:勞動者生病期間,醫療期滿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單位提前30天書面通知或者額外支付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另外,必須得承認媒體報道和輿論的壓力。其實去年10月,法院一審就判決開除劉伶利的決定無效,雙方恢復勞動關係;二審維持原判,博文學院卻一直拖著不執行法院判決。

  學校之所以違法解雇劉伶利,目的是甩包袱,這在很多企業是常見的行為。沒有哪個企業願意長年“養”一個患病員工,即使不開工資,也還有醫保等“五險一金”的支出。劉伶利當初的訴求之一也是希望維持勞動合同,這樣醫保就能夠接續下去。只是,類似的事件不可能都被媒體關注。

  法盲、缺德、冷血,諸如此類的指責,對於一個毫無同情心、無視員工合法利益的用人單位而言,毫不過分。只是,想要改變個體的命運,憤怒的責罵於事無補。

  追逐利潤是企業的天性,某種意義上,也是企業存在的價值。在市場中打拼的企業,其對投入産出比尤其敏感,這就決定了,它不可能“養”人,不可能為患病的員工提供更多更好的保障。所以,很多企業會“聰明”地降低自己的人力成本,包括不起波瀾地解僱員工。

  單位不養患病的你,怎麼辦?實際上,即便有人文關懷的單位沒有在你患病的時候開除你,大額的醫療費用支出也足以壓垮一個人、一個家庭。故而,我們看到當前社會保障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這個保障體系,不僅是企業要為違法開除員工支付高額成本,還有其他的失業保障、醫療保障以及慈善等社會支援和保障系統。當然,還有勞動者自我的風險意識。這是一個政府、社會、市場、個人共同運作的體系,每一方都不能缺席。

  從劉伶利被解聘事件可以看出,當前,在保障勞動者權益方面,相關保障機制仍存在著不完善之處,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失業保險不足以應對突然下崗,醫療保險在大病面前捉襟見肘,缺少其他的支援和援助。這些都需要政府部門牽頭,不斷加以改進。

[責任編輯:韓靜]

相關內容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