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   社會

北京晨報:加班之痛 需要法律根治

2016年08月04日 12:46:19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原標題:加班之痛 需要法律根治

  “被掏空”的不僅是身體,還有勞動權益,還有精神生活和生命尊嚴。立法機關應對《勞動法》進行修繕,明確加班的限度與強度,明確企業致員工“過勞死”所承擔的法律責任;特別是相關管理部門,應對企業的加班行為,進行有效的規範和監管。

  近日,一曲以白領“加班”生活狀態為主題的《感覺身體被掏空》在網路社交平臺持續刷屏,被熱捧為洗腦神曲,其創作者金承志也走進大眾視野。金承志的授業恩師、合唱指揮家吳靈芬,談及創作技巧和迎合觀眾獵奇心理方面引起的爭議時,她認為藝術要寬容才能發展。(8月3日中新網)

  不可否認,隨著網路的普及,藝術創作的陣營已經轉移;網路藝術有低門檻和高效率的特點,借助電腦和網路傳播可以瞬間傳遍天下,凝聚起超高的人氣。如此語境下,歌曲“被掏空”走紅網路,也在意料之中。當然,歌曲越流行,其爭議也越大,這也是藝術的生命和意義所在。但在筆者看來,“被掏空”走紅網路,與其説是“迎合了觀眾獵奇心理”,不如説是反映了現實生活和職場文化。

  事實上,白領加班,一直是廣受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不僅媒體頻頻報道,藝術作品也經常涉及,尤其是在收視率極高的熱播電視劇中,白領加班,既是觀眾“看點”,也是社會“痛點”。而用合唱歌曲的形式,反映白領加班生活狀態,還是首次,所以觸動了年輕網友的“興奮點”,也表達了白領階層厭惡加班的共同訴求。從這一點來看,“被掏空”需要的不是“寬容”,而是全社會的深度“解讀”。

  眾所週知,《勞動法》僅對加班的薪酬進行了規範,但對加班的強度及加班導致“過勞死”等均未作明確規定;也就是説,《勞動法》維護了加班者的經濟利益,但對加班者的生命尊嚴未進行有效保護。正因為沒有法律的約束,一些企業為了片面地追求經濟效益,便肆無忌憚地要求員工加班加點地工作,哪怕是員工生病了,也不許請假,把員工的血肉之軀當成了滿負荷運轉的機器。以至於,經常有白領加班猝死的新聞見諸報端。

  可見,白領加班,“被掏空”的不僅是身體,還有勞動權益,還有精神生活和生命尊嚴。無限度加班,絕不是體面勞動,員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尊嚴高於一切,企業利益必須為其“讓路”。因此,我們呼籲企業要以人為本,從敬畏和尊重生命的角度出發,叫停無節制的加班加點,讓員工做到勞逸結合。同時,立法機關應對《勞動法》進行修繕,明確加班的限度與強度,明確企業致員工“過勞死”所承擔的法律責任;特別是相關管理部門,應對企業的加班行為,進行有效的規範和監管。可以預料,當加班不再成為白領的一種煩惱,“被掏空”也將會從網友的視線中消失。

[責任編輯:韓靜]

相關內容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