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   社會

在文化自信中汲取深沉力量

2016年07月15日 11:38:49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歷史文化,不僅是一個民族無法割捨的血脈基因,更蘊含著破解各種難題的“鑰匙”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和魂。固根守魂,關係一個民族的前途和未來。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將“文化自信”與道路、理論、制度自信並列,擴展成為“四個自信”,並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這樣的論述,引人深思,發人深省。

  時至今日,令世界倍加關注的,已不僅僅是“經濟的中國”,更是“文化的中國”。年初,一部由英國廣播公司(BBC)和美國公共電視網(PBS)聯合製作的《中華的故事》火爆西方,這六集講述中國的歷史和傳統的紀錄片,佔據BBC二台黃金時間。而前不久熱映的好萊塢大片《愛麗絲夢遊仙境2》,女主角愛麗絲一身的“中國風”服飾,讓影迷眼前為之一亮。再看看《瑯琊榜》《羋月傳》等國産劇在海外的熱播,更是一如當年的青花瓷風靡歐洲。可以説,世界正在以更積極的態度認知“文化中國”。

  西方對中國文化的這種重新審視,與其説是完全出於好奇,毋寧説是希望在中國文化中找尋“新的路徑”。人與自然如何相處?發展是為了什麼?全球治理該有怎樣的義利觀?從“天人合一”的價值觀念,到“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再到“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的義利之辨,中國的傳統、中國的實踐,給出了一種不同於西方的“價值標準”。物理學家霍金曾提出一個困擾人類的難題:在一個政治、社會、環境動蕩的世界裏,人類如何才能繼續生存?對此,歷史學家湯因比早有回答:“避免人類自殺之路,在這點上現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準備的,是兩千年來培育了獨特思維方法的中華民族。”所謂“獨特思維方法”,説到底,就是綿延五千多年的中國文化。

  當世界更加期待“中國智慧”,我們需要自問的是:我們是否已經準備好了?正如一位學者所指出的,中國文化有一層殼,“不敲開那個殼根本看不清裏頭是什麼樣”。即使是生活于其中的人,或許都不一定能敲開它,只是“日用而不知”。更有甚者,缺少鑒別力,分不清文化的精華與糟粕,或是盲目推崇復古,或是一味刻意貶低傳統文化。如此,中國文化又如何能夠走向遠方?

  欲信人者,必先自信。丘吉爾有句名言,我寧可失去一個印度,也不願失去一位莎士比亞。其中的深刻之處,正在於指出了歷史文化不僅是一個民族無法割捨的血脈基因,更蘊含著破解各種難題的鑰匙。對於中國而言,五千多年的文明發展,孕育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近百年的上下求索,孕育了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而這,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涵養未來最深厚的精神土壤。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的:“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這個信心。”堅定文化自信,才能不斷從中汲取最充沛的養分、最深沉的力量。

  當被問及為什麼説中國是一個“文明型國家”時,英國學者馬丁雅克如此回答道:“中國文化有很深的根,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人有很強的歷史意識,並會以史為鑒。”西方學者尚有這種理解,中國人更應該有這種自信和責任。

  《 人民日報 》( 2016年07月15日 05 版)

[責任編輯:韓靜]

相關內容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