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賞櫻時節將至。以廣州人為主的廣東客幾年來衝武大櫻花蜂擁而至,絡繹不絕,它的意義不止于證明一個出遊大市武漢也可以變成旅遊到達地,重要的是它傳遞來自珠三角經濟發展之後的旅遊文化、人文風尚等多方面的資訊,並帶給我們思考:素有花城之稱的廣州人為何要來漢賞花?
這個問題只有廣州人才能回答清楚,大家或許會説他們理念領先,對大自然的欣賞已經從抽象進入具象。而我主要説,這涉及到武漢對擁有旅遊資源自知不深,自信不夠,身在花中不知珍貴,是武漢有人對黃鶴樓的了解不如外地人的延續。如果旅遊機構自己不知冷暖,怎不誤導外地人,自然會降低旅遊服務品質,以“墻裏開花墻外香”始,以“香過一陣即相忘”終。
與廣州人來漢看花必有文化動因一樣,武大櫻花其實也不只是花,如廣東知名導遊介紹,南方人來武大賞櫻,還在於武漢大學濃郁的人文氛圍和深厚的學術素養,特別是享譽國內外的美麗校園景色。
但切莫陶醉於這兩年賞櫻爆紅,廣州人審美疲勞既適應于花城之花,也適應于武大櫻花。唯有使賞櫻富有文化品位,更具精神寄託,人們才會持續興趣並向深層次探尋。往往有這樣的景點,過幾年我們還想再去一次,並虔誠與人推薦。
賞櫻欲成品牌,可以順著上述思維附加文化值。近幾年,武大櫻花幾乎每年都會有吸引媒體的話題文化。如櫻花承載了武漢乃至中國那段屈辱歷史,也記錄了中日兩國友好交往的現實。武大櫻花能夠啟迪歷史感悟,培養國家情懷,檢驗城市品質。這,不是我們花大錢到日本看櫻花所能夠得到的。以櫻花為媒,我們可開發相關品牌,如賞櫻品茗、賞櫻相親、賞櫻筆會等。若如此,櫻花還將吸引本市本省遊客,豐富文化休閒生活。
我們不要以“走馬觀花”的理念來接待賞櫻客。旅遊大市要轉變觀念,在旅遊産品和服務上加快提升,由被動服務者轉化為遊客出行的引導者。即使是校方最為糾結的賞櫻與校園管理的矛盾,這更是檢驗學校與武漢市管理智慧的一道考題。
高鐵為武大櫻花向花城人綻放加快了節奏,受此啟發,我提個建議:廣州乃至廣東,很多人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冬天到武漢來看雪。我們何不春天看櫻花,冬天看雪花,這未必沒有市場前景。
[責任編輯:樊玉嬌]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