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   社會

“車載蔬菜”載來的不僅是便宜菜

2011年09月27日 10:43:00  來源:齊魯晚報
字號:    

  首都率先敞開大門迎接“車載蔬菜”的舉措,有效減輕了菜價上漲的壓力,也展現出了城市管理的新思路、大氣度。可否學學首都,在不影響整體市容的前提下,讓“車載蔬菜”遍地開花。

  今年8月,“週末車載蔬菜市場”開始在北京營業。菜農頭天晚上摘下的蔬菜,經過集中收購之後,淩晨就運到市場。省掉了經銷商環節,蔬菜更新鮮,菜價更便宜,得到了北京市民的一致好評。商務部部長陳德銘表示,將在全國推廣“週末車載蔬菜”市場模式。

  在CPI指數持續躥升、民眾“菜籃子”天天喊“餓”的大背景下,首都率先敞開大門迎接“車載蔬菜”的舉措,有效減輕了菜價上漲的壓力,也展現出了城市管理的新思路、大氣度。

  眾所週知,國人的“菜籃子”常常被兩個詞所左右,一個是“菜價暴漲”,一個是“菜賤傷農”。兩個在邏輯領域相左的詞,卻常常在實際生活中夾纏不清。在濟南唐王鎮,每年蔬菜收穫季節,都會聽到來自菜農的求助,一毛錢一斤的番茄,五分錢一斤的大白菜,動輒爛在地頭無人問津,而在30公里外的濟南市區,超市櫃檯上的蔬菜卻價格堅挺,且時而躥動不已。其中,問題之一就出在流通環節,流通環節不通暢,抬高了蔬菜轉机成本,壓力向市民和菜農兩頭傳遞,造成了令人失望的局面。

  是誰卡住了菜農和市民的“脖子”,使得蔬菜行銷的中間環節這麼多?原因當然有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城市把菜農擋在了大門之外。

  在傳統的中國城市中,近郊農民進城走街串巷叫賣是一大特色。他們的形象和聲音,被老舍寫入話劇,被侯寶林刻畫成相聲,成為不朽的藝術形象。然而近年來,隨著一些城市管理日趨嚴密,比如許多城市都把露天的菜市場給清理掉了,一律“退路進廳”,路邊街角的菜攤紛紛躲進被劃定的跼踀的市場裏,攤位費上來了,菜價也跟著上來了,最後吃虧的是菜農和市民。在封閉的市場裏,原本在陽光普照之下透著鮮亮的蔬菜,從此在昏暗的光線下披上保鮮膜,身價也實打實地被抬高了不少。

  城市或許越來越規整,但無形中也可能抬高我們的生活成本。近郊農民沒法把地裏的産出運往不遠的城市,即使地裏多收了三五斗,也要看“菜頭”臉色;城市居民買不到便宜的蔬菜,冰冷的玻璃幕墻中映不出菜農的影子,喧囂的水泥馬路上聽不見商販的吆喝聲。與此同時,城市人紛紛開車下鄉去尋找“農家樂”,但城市的態度卻依舊苛刻,除了在一些城市夏季出現的西瓜攤,幾乎沒有真正為農民兄弟開啟一點點城市的門縫。

  為了城市的整飭潔凈而無視多數民眾的利益,如此要面子不要實惠的城市管理模式,真的適合目前的國情嗎?其他城市可否學學首都,在不影響整體市容的前提下,讓“車載蔬菜”遍地開花,讓農民帶著更多的蔬菜土産進來,和市民把手言歡、相顧而笑。

  誠如是,則“車載蔬菜”載來的,就不僅僅是新鮮便宜的蔬菜,還有城鄉之間那份久違的和諧。

[責任編輯:張潔]

相關內容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