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群成員“犯事兒”群主要擔責嗎?專家:純屬誤讀

2017年09月19日 13:23:00  來源:檢察日報
字號:    

  專家認為,群主僅須承擔必要的管理責任,而不是對成員的行為負連帶責任

  近日,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印發《網際網路群組資訊服務管理規定》(下稱《管理規定》),其中第9條規定,網際網路群組建立者、管理者(以下統稱群主)應當履行群組管理責任,依據法律法規、用戶協議和平臺公約,規範群組網路行為和資訊發佈,構建文明有序的網路群體空間。《管理規定》一齣,“誰建群誰負責”“誰管理誰負責”成為網友熱議話題,“群聊9不原則”也在微信朋友圈廣泛流傳。那麼,《管理規定》所指的“群主擔責”究竟指的是哪些責任?群主該如何管理網際網路群組?在什麼情況下,群主須承擔法律責任?記者就這些問題分別採訪了中國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衛國和中國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楊小軍。

  “群主對群成員言行擔責”純屬誤讀

  《管理規定》中所稱“網際網路群組”是指網際網路用戶通過網際網路站、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等平臺建立的,用於群體線上交流資訊的網路空間,如微信群、QQ群、微博群、貼吧群、陌陌群、支付寶群聊等都屬於網際網路群組。北京的張女士屬於網路活躍人物,在微信、QQ、微博都建了很多群,她向記者表示,群太多了,管理風險太大,感覺《管理規定》10月8日施行後,自己可能隨時有“進去”的可能,所以準備退出或解散一些群。據記者調查,和張女士持相同想法的群主不在少數。

  對這種退群的想法,王衛國對記者表示,這可能是因為一些網友對《管理規定》出現了誤讀。有人將“誰建群誰負責”“誰管理誰負責”理解為“一旦群成員違法違規,就要追究群主的法律責任”,這其實是對《管理規定》的錯誤理解。王衛國認為,這個規定主要是要求群主對群中發佈的資訊承擔起必要的管理責任。“群主應該監督群內上傳的資訊,防止有人利用你管理下的網際網路群組傳播危害國家安全、誹謗他人、危害公共秩序的言論或者從事傳銷等違法活動。”群主的管理責任不同於違法行為人的法律責任。群主的管理責任既包括服務群內成員的義務,也包括維護公共秩序的義務。一般來説,在違反後一種義務的情況下,例如對群內成員的違法資訊沒有及時清除,則可能被行政主管部門要求整改,或者因整改不力而被叫停群組服務。根據我國的法律,群主只有在群內違法資訊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後果並且自己有故意或者過失的情況下,才會被追究相應的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