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光明日報:物必先腐,而後蟲生

2017年08月10日 10:21: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胡發貴

  2012年1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物必先腐,而後蟲生。’近年來,一些國家因長期積累的矛盾導致民怨載道、社會動蕩、政權垮臺,其中貪污腐敗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實告訴我們,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我們要警醒啊!”

  “物必先腐,而後蟲生”,語出宋代蘇軾所著《范增論》中的“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而其意則遠紹《荀子勸學》“肉腐出蟲,魚枯生蠹”的論斷。按字面意思,荀子之論是説魚餒肉敗,就會生蛆蟲,蘇軾廣其意,推論凡物必先朽腐,爾後方有蠹蟲滋生。語中“物腐—蟲生”的物象關聯不僅揭示了“物類之起,必有所始”的因果之鏈,而且還隱含了許多深刻的哲理。

  首先是“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的求諸己。物先腐而後蟲生,意味著事物的毀滅往往釀生於自身,物自敗,爾後生機失,物不腐,蟲何生?事物興衰存亡,內因是決定性因素。由此推及人事,古代哲人尤其強調求仁在己,禍福在我。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這些都強調人是自己命運的主宰,如果放棄了這種主宰,就是“自侮”,必然導向“自毀”,意味著“不可活”的自取滅亡。故中國古代哲學堅決拒絕“自暴自棄”,“孟子曰: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而大力倡導“萬物皆備于我”的“強恕而行”,即不斷自我省視、自我激勵與自我進取的自我造命,“永言配命,自求多福”!這類“人能弘道”的主體精神,正是宣揚事當由己時的功外加功,宣揚不自侮而自強,從而永葆生生不息之生機。

  其次是修身固本的道德修持。中國古代哲學認為,凡有生氣者,皆有其生生之機,一旦失其根本,則生機阻斷,覆毀朽爛而蟲生;人作為萬物之靈,“德者本也”,有德,則人性充實而輝耀,所謂“德潤身,富潤屋”,有德之潤,使“身”健碩而有活力,更使生命呈現蓬勃向上、止于至善的盎然生機。相反,如果人無德,則立身無基,進退取予失據,悖逆橫暴無所不作,必然是“邪穢在身,怨之所構”,進而“怠慢忘身,禍災乃作”,是所謂“自侮而人侮之”,陷入物先腐而蟲生的自毀之路。有鋻於此,古代先哲特別強調修身,“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強調修身在於“養心”,在於以“天理”“良知”來規訓、指引人的慾望,在於日常生活中真正正心誠意的“為仁由己”,並由此來充溢人的固有“四端”之心,達致純乎良知之域、道德完善之境,使人大本堅固,身潤而神強,從而防止、杜絕“邪穢在身”的朽敗。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