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以“雙修”推動城市轉型發展(治理之道)

2017年07月21日 10:15: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制定並實施生態修復工作方案,有序實施城市修補和有機更新。城市“雙修”即生態修復、城市修補,是治理“城市病”、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舉措,也是城市轉型發展的重要基礎。當前,我們要深入領會城市“雙修”的精神實質,將“雙修”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任務,努力打造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

  城市“雙修”是改善環境品質、塑造特色風貌的重要抓手。城市是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産生活的重要載體,是現代文明的標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成效顯著,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公共服務和管理水準持續提升,在優化城鄉佈局、完善城市功能、增進民生福祉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應清醒認識到,我國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環境污染、交通擁堵等“城市病”日益嚴重;千城一面,城市特色風貌缺失,文化傳承堪憂;等等。城市“雙修”是改善環境品質、塑造特色風貌的重要抓手。它既追求自然舒適的宜居感,又努力保持歷史文化的厚重感,讓城市發展在留住綠水青山的同時不斷提升文化品位。各地區、各部門應大力倡導生態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同時,應通過對老街等的修復,重塑城市文化符號,展現城市獨特的文化魅力,讓人們能夠記住鄉愁、找到精神歸屬。

  城市“雙修”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城市“雙修”不是紙上談兵,需要真抓實幹、抓出成效。做好城市“雙修”中的舊城區、棚戶區改造和違建拆除等工作,往往會觸動一些人的“奶酪”,難免會得罪人。面對困難、風險和挑戰,需要打好攻堅戰。各地區、各部門應抱著對歷史負責、對自然環境負責、對子孫後代及城市未來發展負責的態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一張藍圖幹到底的幹勁,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決心,把城市“雙修”不打折扣、不含水分地落到實處。更應看到,城市“雙修”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打好持久戰。有的城市環境污染、交通擁堵嚴重,有的城市存在建築貪大、媚洋、求怪等亂象。這些問題大多是長期積累所致,解決起來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急功近利、違背自然規律與城市發展規律的做法,只會適得其反、勞而無功。各地區、各部門應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績觀,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實事,做到蹄疾而步穩,嚴治長管、久久為功,構建長效的城市治理機制,有效遏制城市發展中的頑疾反覆發作。

  城市“雙修”需要統籌謀劃、協同推進。城市的建設和治理具有複雜性和系統性。任何一個城市問題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一個問題處理不好都有可能引起連鎖反應,甚至導致群體性事件。城市“雙修”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根治的正是城市治理中的痛點和難點,如環境污染、交通擁堵、私搭亂建等,尤其需要統籌謀劃、協同推進。各地區、各部門應科學研判“雙修”工作涉及的利益群體以及可能出現的情況,進一步明晰不同管理部門的權責,做到心中有數,加強分工合作。只有這樣,在推進城市“雙修”過程中才能理清問題線索、抓住主要矛盾,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城市“雙修”與人民群眾的生産生活息息相關,是一項利民惠民工程。廣大人民群眾既是城市的主人,又是城市“雙修”的參與者。應廣泛發動人民群眾,形成全社會支援城市“雙修”、參與城市“雙修”、奉獻城市“雙修”的強大合力。

  (作者單位:中共海南省委宣傳部)

  《 人民日報 》( 2017年07月21日 07 版)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