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人民日報暖聞熱評:每一滴汗水都值得稱頌

2017年07月21日 10:15: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人物】長城上的工人

  【事件】不久前,一段視頻風靡海內外,記錄了一群工人“冒著生命危險修復長城”。自2005年起,國家文物局啟動了“長城保護工程”。長城遭到毀壞的部分逐一得到修復,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這些工人。修復工作不簡單,有些修復點十分陡峭,原料運輸只能靠驢、馬和鋼纜,運上去需要走40分鐘的山路,磚塊最重約272斤。工人們十幾年如一日,每當結束一天的修復工作時,他們都筋疲力盡。網友感嘆:“他們是中國榮耀的捍衛者”。

  【點評】

  世界上沒有“超人”,卻有超人般的挑戰。就像長城上的修復工人,年復一年地為古建築“添磚加瓦”。為了不造成二次損壞,有時僅靠一根同伴拽著的繩子,在懸挂中完成高強度的工作。很多人由衷地豎起大拇指,他們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都值得稱頌。

  “下面有風,很危險。如果膽小,就做不了。不過我很勇敢,所以我敢下去補磚。”一位工人這樣説。這是一份既辛苦又危險的工作,工人們卻甘之如飴,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一種榮譽”。雄偉壯觀的長城背後,是一群籍籍無名的工人,他們用汗水、勇氣和堅持,維護著長城的榮光。

  其實,為城市掃除塵霾的環衛工人,為景區清理垃圾的“蜘蛛人”,為祖國榮譽而戰的體育健兒,為文化傳承修補殘缺文物的修復師……不管哪個行業、何種身份,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為了一個特定目標而全力以赴,是勞動、拼搏與奉獻,夯實了社會運轉的基石,也築牢了社會價值的底座。

  這也是一個隱喻,行進的中國總是在“挑戰不可能”,在堅守傳統、放眼未來中為改革發展“添磚加瓦”。每一個群體都是社會滾滾向前的推動力量,一步一個臺階地登高處、補缺口,給自己、給社會、給後人留下最美的傑作。中國需要他們,需要這樣的力量。

  【網言網語】

  中華民族的勤勞和智慧造就了偉大的奇跡,子孫後代遊長城的時候可以驕傲地説:看,我爺爺也曾經參與修長城。

  ——@兵心無悔一身正氣

  長城是華夏民族的千年守護,更是中國自古以來的象徵。所以,它的前世今生乃至將來,都將一直見證和守護華夏的繁榮和平安。

  ——@白衣筆記

  《 人民日報 》( 2017年07月21日 05 版)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