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光明日報:繼承發展軍民深度融合光榮傳統

2017年07月18日 10:59: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原標題:繼承發展軍民深度融合光榮傳統

  軍民深度融合是跨軍地改革的重大任務,是一項國家戰略。它反映了人民軍隊發展建設的優良傳統,是黨長期探索經濟和國防建設發展規律的重大成果。

  自建軍以來,我軍就強調加強軍民團結,實行人民戰爭。這是我軍的力量源泉,是革命戰爭勝利的根本保證。早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們黨就提出軍民一致的原則。毛澤東指出,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爭。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即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就是實行武裝鬥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三位一體的道路。

  在抗日戰爭中,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提出“兵民是勝利之本”這一重要思想。1942年,在陜甘寧邊區高級幹部會議上,毛澤東正式提出軍民兼顧的原則。就經濟發展而言,可以説,這是軍民融合思想的源頭。他説,“我們一方面取之於民,一方面就要使人民經濟有所增長”,“在公私關係上,就是‘公私兼顧’,或叫‘軍民兼顧’”。這一時期,在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各抗日根據地開展了軍民大生産運動,這是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原因。

  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進一步指出:“必須有計劃地發展生産和整理財政,遵照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統一領導,分散經營,軍民兼顧,公私兼顧等項原則,堅決地實施之。”解放區實行土地改革,發展經濟建設,人民群眾的踴躍支前,有力地推動了解放戰爭的勝利進行。正如陳毅所説,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

  新中國成立以後,人民軍隊和國防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毛澤東指出:“中國必須建立強大的國防軍,必須建立強大的經濟力量,這是兩件大事”,提出實行“軍民結合、平戰結合、以軍為主、寓軍於民”的方針。1956年,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又説:“在生産上要注意軍民兩用,注意學會軍用和民用兩套生産技術,平時為民用生産,一旦有事就可把民用生産轉化為軍用生産。”在國家、生産單位和生産者個人的關係上,毛澤東指出,三者“不能只顧一頭,必須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三個方面,也就是我們過去常説的‘軍民兼顧’、‘公私兼顧’”。

  改革開放後,鄧小平提出要走“軍民結合、平戰結合、以民養軍、軍品優先”的道路。20世紀90年代,江澤民強調“國防經濟和社會經濟、軍用技術和民用技術,應該相互相容、相互促進”。2007年9月,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産體系、軍隊人才培養體系和軍隊保障體系,堅持勤儉建軍,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戰爭形態資訊化、經濟形態市場化、技術形態軍民通用化的新的歷史條件,提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戰略思想,並把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實行軍民深度融合,是對人民軍隊光榮傳統的繼承和發展,是人民戰爭思想在新形勢下的新體現,是富國強軍的必由之路。

  (作者:江英,單位:軍事科學院)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