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光明日報:外賣上高鐵關鍵在多贏

2017年07月17日 13:32: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原標題:外賣上高鐵關鍵在多贏

  炎炎夏日,乘坐高鐵出行的旅客將可以自主預訂冰鎮冷飲了。據中國鐵路總公司宣佈,自7月17日起,27個主要高鐵客運站將推出動車組列車網際網路訂餐服務。旅客只要通過平臺下單成功,列車服務人員就會把多樣化的餐食送到訂餐旅客指定的座席。開放經營,送餐到座,鐵路部門的這一便民舉措可謂誠意滿滿。

  近年來,我國鐵路科技水準的迅速提升反襯鐵路服務的短板,其中封閉化運營的鐵路餐飲成為眾矢之的。對乘客來説,一份普通盒飯標價四五十元甚至更高,確實比車廂外貴了不少;但鐵路部門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説不出”,為做好餐飲服務專門設置不售票的餐車車廂不説,移動運營、物流配送、餐余清理都比車廂外難度大,而這些困難的根源,是鐵路的傳統餐飲運營機制與旅客在消費升級大背景下差異化、品質化需求之間的矛盾。

  實際上,鐵路餐飲是個供需問題。時下,旅客的消費需求發生巨大變化,因此必須改善供給品質以化解供需矛盾,這也符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邏輯。不過,如何改善供給品質,那就各有各的招。

  市場經濟條件下,靠行政命令行不通,那就嘗試運用市場手段。今年4月,中國鐵路總公司有關負責人提出,高鐵餐飲將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搭建向社會開放的高鐵餐飲供應資訊平臺,探索“網際網路+高鐵餐飲”的模式。在筆者看來,這是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向。高鐵餐飲的問題在於封閉運營,但鐵路餐飲並非鐵路本身,不是必須通過封閉系統統一調度才能保證安全有序。因此,剝離餐飲服務,利用資訊技術,引入市場機制,讓“看不見的手”調配資源,豐富高鐵餐飲供給,是一舉多得的多贏之舉。

  雖然如此,高鐵餐飲改革的實際效用還有待觀察。這不僅是因為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調試和完善;而且,高鐵餐飲的市場化改革本身也是個市場行為,鐵路部門、旅客、社會餐飲企業是這個改革的三方利益主體,必然存在利益博弈。説到底,高鐵餐飲是從壟斷經營改成了特許經營,鐵路部門希望提高旅客滿意度,旅客希望餐飲物美價廉,餐飲企業希望賺取利潤,而鐵路部門又因特許經營、送餐清掃等向餐飲企業收費,這個利益博弈的迴圈,正是高鐵網際網路訂餐改革的內核。

  改革從來不易,其深層原因在於利益的調整重構過程艱難,必須從舊的平衡通過不斷博弈而達成新的更高層次的平衡。因此,只有實現多贏,才能持續長遠。在高鐵的網際網路訂餐改革中,鐵路部門和社會餐飲企業直接溝通博弈,而旅客的利益訴求應得到更充分的表達和尊重。例如,如何確保社會餐飲企業的食品安全,如何保障外賣能夠及時送達車廂,如何讓明碼標價不變成“明碼高價”等,這些問題還需要在實踐中檢驗和完善配套機制,真正把好事辦好。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