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城市“堵堵堵” 怪老百姓“買買買”?

2017年07月06日 08:40: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破解擁堵之策,也應該首先從公共資源的均衡配置開始,不要把什麼都放在省會、中心城市,而完全可以多一些疏解、分流。

  據“齊魯晚報”微信公眾號7月5日報道,在濟南,擁堵早已成為困擾市民的痼疾。但不少市民看到汽車還是希望“買買買”,出門自然也是“堵堵堵”。據統計,山東濟南市上半年新增近15萬輛機動車,照此速度,再有一個多月,濟南機動車保有量就將突破200萬輛,城市可能陷入“癱瘓式擁堵”。

  以筆者之見,國內的城市,至少有兩點貌似是高度接近的。一是城市面貌,寬闊的馬路、壯麗的廣場、外形差不多的高樓,“千城一面”;再就是堵車,大城市大堵,小城市小堵,中等城市則至少在擁堵程度上努力向大城市看齊。有報道稱,時下有不少縣城每到上下班時段也開始嚴重擁堵了。

  而從各地政府每年開列出的政務清單看,治堵也是一項急務、要務,有的地方還將其列為民心工程。可以説,城市擁堵以及政府治堵,已經成為當下各地交通領域的“新常態”,沒有哪個城市例外,但似乎也沒有哪個城市取得了明顯效果。

  堵車的原因很複雜,且在不同季節、不同時間段、不同城市有著不盡一致的表現,不可一概而論。不過,若把城市“堵堵堵”的原因歸結為老百姓的“買買買”,未免武斷,很難讓人信服。

  其一,當初政府為了發展汽車工業、鼓勵民眾買車的時候,有沒有測算過城市道路的承載力?有沒有從城市的總體規劃上有所考慮?現在老百姓的購買力上來了,卻又急慌慌地指責“買買買”不理性,則此前政策的前瞻性在哪?

  其二,很多人買車是出於“不得已”,因為公共交通不方便,不足以滿足其出行需求。很多城市在路網佈局、通勤距離、公共資源安排等方面,並沒有充分考慮到老百姓的實際需求,很多時候,老百姓“出不去”也“進不來”,只好買車。

  其三,在擁堵成為常態的語境下,當下城市的交通管理也亟待轉型。以前的交通管制越來越不適應城市公共交通,面對愈來愈嚴重的擁堵,管理部門的辦法確實不多。有必要轉換思路,構建面向民眾面向社會的交通管理體制。事實上,因為管制,很多官員對於擁堵完全無感,從而缺乏解決的熱情與積極性。

  説到底,城市的擁堵,根本上還在於公共資源配置的失衡。重要資源、功能均集中于大城市,而難以疏解,自然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為什麼濟南會成為山東的“首堵”?很簡單,濟南聚集了全省最重要的政商資源,政府部門、企業總部等多在這裡;此外,諸如醫療、教育、文化、體育等社會公共資源,此間相對也比別處更充分、更優質。別的不説,山東省老百姓看病,除了北京上海,濟南應該是首選,能不來嗎?能不堵嗎?

  也因此,破解擁堵,也應該首先從公共資源的均衡配置開始,不要把什麼都放在省會、中心城市,而完全可以多一些疏解、分流。眼下,北京都開始疏解非首都功能了,各地理應有所行動。既然大家都有改革的共識,那就不妨來一些真刀真槍的改革行動。(胡印斌)

[責任編輯:葛新燕]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