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結構性改革,中國開出治本良方(人民時評)

2017年06月19日 09:18: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保持穩健增長,得益於結構性改革把準了方向、找對了路子

  令世人矚目的中國結構性改革,再次贏得點讚。近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提交的《G20結構性改革進展的技術性評估報告》認為,中國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進展,成效顯著。這份獲得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首肯的報告,讓世界看到了走出經濟低迷的希望之光。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實踐證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經濟刺激政策,不僅無法將世界經濟帶出泥沼,也讓傳統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邊際效應不斷遞減。當前,結構性問題是導致世界經濟復蘇緩慢的根本原因,發達國家結構性改革進展總體遲緩,增長的內生動力不足,世界經濟複雜性、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進一步凸顯。

  然而,病急不能亂投醫,對症下藥才是化解難題的治本之道。面對經濟新常態下遇到的新問題,中國沒有採取大規模的強刺激政策,而是從解決當前經濟主要矛盾入手,下大氣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OECD的報告認為,雖然中國每人平均收入增長與國際金融危機前的水準相比有所放緩,但仍保持高位。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保持穩健增長,得益於結構性改革把準了方向、找對了路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獨門秘笈”,正為世界經濟振興提供治本良方,日益贏得國際社會普遍認可。

  中國方案的成功,來自增長方式轉變。從大飛機翱翔藍天、可燃冰穩定開採到第四代高溫氣冷堆核電技術保持國際領先,中國經濟正處於由投資拉動到創新驅動的歷史性轉變。以提高供給品質為主攻方向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消除了大量重復、低效的過剩産能,為高新技術、新興業態、新商業模式搭起成長的階梯。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的廣泛應用,讓傳統産業煥發生機,新動能逐步扛起大梁。2016年,以不變價購買力平價水準衡量,我國勞動生産率水準比2007年國際金融危機前增長約1倍,反映出經濟增長內生動力在變強。

  中國方案的成功,來自經濟結構調整。新常態下,與經濟增速換擋相伴的是結構性調整和動力轉換。7%以下的經濟增速,相應的卻是連續4年年均1300萬人以上的新增就業,顯示我國經濟增長不斷提質。2016年中國第三産業增速7.8%,佔GDP比重達51.6%,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服務貿易總額首破5萬億元大關,成為世界第二大服務進口國和第三大服務出口國。放眼全球,中國成功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成為世界經濟的重大利好。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一幅共同發展繁榮的時代畫卷日漸清晰。

  中國方案的成功,更來自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最大的紅利,也是推進發展的根本途徑。簡政放權,大幅減少行政干預,提高整體經濟效率,讓市場主體放開手腳;減稅降費,每年為市場主體節省超萬億元,助企業輕裝上陣、大顯身手;負面清單,打破行業準入壁壘,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自貿區吹響新一輪改革開放衝鋒號。十八屆三中全會繪製的改革路線圖順利向前鋪展,主要領域“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基本出臺,中國的“改革”正激發出更強大的發展動能。

  “事之當革,若畏懼而不為,則失時為害。”結構性改革是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一場攻堅戰,更繁重的任務還在後頭。面對讚譽,我們更應咬定青山不放鬆,不因困難而不為、不因風險而躲避、不因陣痛而不前,矢志不移地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新常態,推動我國經濟奔往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前方。

  《 人民日報 》( 2017年06月19日 05 版)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