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法制日報:擁抱信用可當錢花的時代

2017年06月07日 09:45:00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原標題:擁抱信用可當錢花的時代

  近日,由芝麻信用引爆的“66信用日”,意在宣傳信用理念,讓更多的人關心自己的信用。個人徵信已深入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前,不良徵信記錄會影響到個人貸款、辦信用卡等,現在,個人良好的徵信表現,已經成為助推貨幣流動的媒介,其所蘊含的價值也逐漸在日常生活中展現出來。簡單來説,你的信用可以當錢花了(6月6日《新聞晨報》)。

  不管我們是否願意,信用可當錢花正在成為現實。如何迎接這個款款而至的信用時代?最為基礎的工作應該包含兩部分:首先要建立為公眾高度認可的、公正的徵信體系。目前,除了央行徵信評價體系,還有一些公司開展的個人徵信認定——早在2015年1月5日,央行印發《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要求8家機構(公司)做好個人徵信業務的準備工作。與央行徵信一樣,公司企業打造的徵信體系也越來越有人氣。某種程度上,信用報告就是個人的“經濟身份證”,要求資訊必須準確,報告必須權威,因為有權威才有公信力。

  其次,要讓守信者、高信用者獲得相應的好處。對於多數人來説,守信並非為了獲益,或者説不是為了申請到免息貸款才講信用的。信用是本能,是本分,也是選擇,是出於對規則的尊重,對自身“羽毛”的愛惜。但是,如果因守信而有額外犒賞,能獲得意外驚喜,人們勢必更加積極地呵護自己的信用,也能激勵更多的人守信。許多時候,無論打造信用城市還是提升全社會的信用指數,不能只靠嚴苛的處罰,還應借助相應的激勵手段,這就是有識之士常説的“失信懲戒、守信激勵”。不難想像,在利益推促之下,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講信用的行為方式。

  有學者分析,到2020年中國將至少形成三大體系,分別是金融徵信、商業徵信和行政管理徵信。金融徵信和商業徵信不難理解,所謂行政管理徵信,是指在未來中國徵信市場,政府各種部門和機構,包括類似工商、稅務、海關等,在履職、監管過程中建立起來信用數據體系。構建更多種類的徵信確有必要,但就目前而言,徵信所覆蓋的個人與機構並不算多,仍有提升的空間。

  中國建行首席經濟學家黃志淩撰文稱,截至2016年4月底,我國的金融信用資訊基礎數據庫共收錄8.9億自然人資訊,其中有信貸記錄的自然人4.0億;收錄企業及其他組織2146萬戶,其中597萬戶有信貸記錄。從其管理的數據量看,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是全球最大的徵信機構,但從個人徵信數據覆蓋度看仍不高,僅為35%,考慮到我國55%的城鎮化率,個人徵信覆蓋度也只有61%,遠低於美國92%的水準。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個人徵信覆蓋度,顯然需要政府部門與相關企業一起努力。當然,在盡可能覆蓋更多個人的同時還應注意兩點:一是打破信用數據孤島化現象,實現資訊共用;二是捍衛公民權益,防止隱私洩露。《徵信業管理條例》對此有明確規定,關鍵是如何落實。

  信用經濟已經進場,良好的信用創造價值,這是信用時代賦予我們的“紅利”。擁抱信用時代,縱情享受信用可當錢花、可換來更多的品質生活,這是守信者應有的信用“附加值”。可以預見,隨著徵信體系不斷完善,失信者寸步難行、守信者處處受益將會越來越常見。守護信用,就是守護我們安寧而豐富的生活,就是守護更加文明的生活方式。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