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錢江晚報:公平和夢想,正是高考價值所在

2017年06月07日 09:46:00  來源:錢江晚報
字號:    

  原標題:公平和夢想,正是高考價值所在

  今年是恢復高考40週年,這是中國現代史上意義最為深遠的歷史事件,沒有之一。

  歷史將永遠記住這一幕:手裏還拿著鋼釬的工人,剛剛從田裏回來的知青,他們搓著手中的老繭,不約而同擠在一起,竊竊私語,眼睛裏閃著光,刻意壓抑的語氣掩飾不住激動的神色。他們都在議論著同一個消息。

  這條新聞刊登在1977年10月21日的人民日報頭版頭條,標題為《高等學校招生進行重大改革》,並尾條位置配發一篇題為《搞好大學招生是全國人民的希望》的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這意味著,中斷了十年的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將重新恢復,以考試而不是出身來確定一個人是否有機會上大學。“以全國人民的希望”來形容高考,則表達了社會的重視程度。

  在此之前,大學的招生需要由中央確定計劃,分配到各地方,由各地方基層政權推薦上大學。人民日報評論説,招生工作“走後門”的惡劣現象,因此越來越嚴重。“對招生工作和整個高等教育的破壞,都是災難性的。它嚴重地妨礙了優秀人才的選拔。招收的學生,文化水準低,程度不齊,教師難教,學生難學,教學品質大大下降。”

  高校的大門終於向全社會開放!我認為,恢復高考有兩個最為重要的意義,第一是公平,第二是常識。人們終於獲得了一個對所有人都公平的向上通道,知識再次成為改變命運的機會。同時也意味著社會開始恢復正常,常識開始回歸,思想開始解放,全社會掀起了讀書的熱潮。“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個人則獲得了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的權利和機會。

  世界上沒有最完美的制度,高考也不例外。儘管高考有著各種各樣的弊端,人們常常指責高考指揮棒綁架了整個教育體制。但高考依然是向上通道稀缺的中國最為公平的一種選拔方式,中國社會還不能沒有高考。沒有了高考,我們什麼都不是。我也聯想到自己,像我們這樣的家庭,沒有太多的社會關係。如果我沒有考上大學,等待我的命運真難説啊。

  今天,大學生不像往常一樣稀罕了。但我依然想告訴今天的考生們,大學生活給你們一次擺脫平庸的機會,一次只要足夠努力就可以完全靠自己改變命運的機會。哪怕考得差一點,進了一個差一點的學校,也不要緊。你有四年時間可以好好讀書,聽聽講座,神交古人,神遊萬里,人生再也沒有這樣純粹的四年。

  不要因為畢業于北大的陸步軒賣豬肉,或者畢業於人大的伍繼紅吃低保,就貶低上大學的意義。大學開拓了我的視野,哪怕每天就著食堂的免費湯啃饅頭,也可以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大學告訴我,人生有無限種可能,有無盡的風景。上了大學的我和沒上過大學的我,最大的區別就是,明白了有意義的人生是怎樣的,以及應該如何去努力實現一種有意義的人生。

  大學生活將要給予你們的,依然是足以回味的人生記憶。雖然大學生活,對於階層流動的意義已經越來越小,但依舊是付出與收穫最成比例的機會,一旦到了社會上,向上的通道只會更小更窄,看得見、看不見的天花板會更加明顯,即使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依然難以突破。而高考,則提供了一個這樣的機會。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