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經濟日報:管控好樓市杠桿率

2017年05月15日 13:21: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我國房地産貸款增速過快,有的地方甚至出現“零首付”“首付貸”等高得離譜的杠桿,增加了房地産領域的金融風險隱患。對此,監管當局和銀行機構採取了整治措施,堅決遏制高杠桿的蔓延。管控好樓市杠桿率,重頭在金融機構,但也不可忽視“體外資金暗流”

  自5月1日起,北京地區部分銀行對新房、二手房的首套房執行基準利率,二套房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20%。上海多數銀行也在近期上調了首套房貸利率至九五折,房貸審核力度空前嚴格。在新一輪限貸、限購、限外等系列調控措施之後,有關城市和部門管控樓市杠桿率、防範樓市金融風險的意圖十分明顯。

  數據顯示,2004年至2008年我國家庭杠桿率穩定在17%至19%,在2008年底推出4萬億元刺激政策後,家庭杠桿率隨著房價的上漲持續走高。截至2016年末,我國人民幣住戶貸款餘額佔到當年GDP總額的43.2%;其中中長期貸款佔到30.7%,中長期消費貸款佔到26%,顯示杠桿率呈現快速上升勢頭。

  截至今年3月末,我國住戶貸款的餘額是35.23萬億元,約佔GDP總額的47.4%。按照今年GDP增長的預期及住戶貸款增加走勢預測,年底家庭杠桿率可能會接近50%。這雖然與美國、日本、英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居民杠桿率普遍在60%以上相比不算高,但我國是發展中國家,每人平均GDP、社保、醫保的覆蓋程度和保障水準遠未達到發達國家的水準,我們不能簡單和發達國家比杠桿率,與發展中國家如俄羅斯家庭杠桿率16%、印度9%相比,我國的杠桿水準就顯高了。值得警惕的是,目前我國家庭住房交易杠桿率、按揭貸款還款負擔率、開發商開發貸和公司債及負債率都處於歷史高位,有業內人士戲稱之為“杠桿上的樓市”。

  從金融機構的角度看,目前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仍是銀行爭奪的優質資源,這也是家庭杠桿率上升的一個成因。這雖然為剛需提供了方便,但也給炒房以可乘之機。一些工薪階層的剛需,為買房要傾兩代人的積蓄,還得同時背負鉅額房貸。面對部分樓市價格快速上漲,需要通過“限貸”等適當降低剛需群體的杠桿率。但是對於那些惡意炒房,金融部門要堅決説不,不給炒房貸款,切實在金融領域貫徹好“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要求。

  毋庸諱言,控制好樓市杠桿率,更須關注高負債房企藏匿的房地産泡沫風險。上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日本房地産泡沫破裂後,日本經濟在長達20多年裏沒有起色。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至今未消除陰影。2015年下半年以來,我國房地産貸款增速過快,有的地方甚至出現“零首付”“首付貸”等高得離譜的杠桿,增加了房地産領域的金融風險隱患。對此,監管當局和銀行機構採取了整治措施,堅決遏制高杠桿的蔓延。

  管控好樓市杠桿率,重頭在金融機構,但也不可忽視“體外資金暗流”。央行新近發佈的金融機構貸款投向顯示,到今年一季度末,人民幣房地産貸款餘額增速比上年末低0.9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餘額增速也比上年末低1.1個百分點。但個人住房貸款仍處於較高水準,住戶中長期貸款同比增幅超三成。這一方面顯示資金流向房地産的現象並未有多大程度減弱,貸款結構的不合理藏匿著金融風險;另一方面,也表明調控杠桿正顯現積極變化,但不可過度樂觀,仍要因城施策,科學調控。金融機構促使房地産業平穩健康發展,當前著力點應放在樓市新增空間與城鎮化建設結合上,把樓市杠桿重心向新興城市群轉移。這既是熱點城市房價軟著陸和高杠桿風險漸進釋放的明智選擇,又有利於推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促進城鎮化穩步推進。

  (作者:呂志強 原標題: 管控好樓市杠桿率)

[責任編輯:李帥]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