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雲中漫筆:勿用“刷流量”點虛火

2017年04月11日 09:34: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視頻網站正在取代電視臺成為用戶觀看視頻的主流平臺。IP大劇、綜藝、電影等在各類視頻網站贏得了可觀的流量數據和口碑,熱播劇的平臺播放量更是輕鬆就能破百億。

  但是,關於網路視頻點擊率存在“刷流量”、數據造假的傳言卻不絕於耳。之前,有媒體報道某古裝熱播劇的劇方被網路“刷流量”水軍討薪,將網播量數據造假的“潛規則”搬到了聚光燈下。近日,又有影視公司業內人士爆出“網路視頻點擊率90%都有水分,網播量存在流量數據造假情形”。一時間,網路視頻點擊率用“刷流量”進行數據造假的話題再次成為焦點。

  所謂刷流量是指一些熱播劇在網路播出時,通過技術手段虛擬點擊。通俗來講,就是通過掌握大量IP地址來製造訪問量。據悉,刷流量已經形成了一條産業鏈。在淘寶輸入“視頻點擊”、“刷流量”等關鍵詞,提供該項服務的商家就有近百家,售賣記錄的數量更是驚人。

  無利不起早。深挖網播片方“刷流量”的背後原因,主要涉及內容製作公司和投資機構的利益博弈。

  流量數據是衡量一個熱播劇的廣告價值、品牌價值等商業元素的重要參考項。據悉,很多內容公司在內容製作初期就會與植入廣告的廣告主和投資方簽訂所謂的“對賭協議”。如果電視劇、綜藝等內容能夠獲得“喜人”的數據和口碑,那麼內容製作方就可以獲得良好的廣告和投資“營收”,同時利用後續品牌效應吸引更大投資。流量數據不僅“養肥”了內容製作方自身,也能便於給投資方“交差”。

  因此,無論是從行銷角度還是從投資角度來看,擁有流量就等於擁有了真金白銀,視頻行業唯“流量”馬首是瞻也就不難理解了。

  然而,視頻行業刷流量的行為嚴重污染了我國影視內容行業的發展生態。一些內容品質不高,依靠“顏值”“緋聞”等炒起來的IP大劇屢屢佔據“熱播榜”。相反,部分內容立意好、製作精緻的作品卻因為缺乏行銷被淹沒。

  面對此種現狀,內容製作方、視頻播放平臺和廣告主應該如何自糾自查?

  筆者認為,首先,內容製作方應該多在“好劇本、好立意、好演員”上面下工夫,少在“刷流量、刷口碑、炒緋聞”上面動歪點子,用高品質的作品吸引用戶,用真實數據塑造作品的商業價值。就拿最近熱播的反腐劇《人民的名義》來説,無需點“虛火”,這部劇就以陽光、正派的好立意以及老戲骨的精湛演技實力“霸屏”“圈粉”,贏得了響噹噹的好口碑。

  其次,作為視頻播放平臺,應該採用最新的數據統計技術和監測手段,建立自己的流量防刷、IP甄別系統,將“刷流量”行為扼殺在搖籃裏。

  最後,廣告主在選擇廣告植入項目時可以引入第三方的廣告數據監測系統,同時將粉絲回復、輿情概況等因素考慮在內,以防止內容製作公司用“刷流量”自欺欺人。

[責任編輯:李帥]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