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中芬關係:與時並進,歷久彌新

2017年04月05日 16:03: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作者: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中心副主任 龍靜 

  2017年4月4日,習近平主席抵達赫爾辛基,開始對芬蘭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作為最早與新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之一,芬蘭同中國的外交關係已經走過了67個春秋。在這67年中,與時並進、歷久彌新是中芬關係的顯著特點,亦是確保其長期友好穩定,並不斷拓展提升的根本原因。展望未來,這兩大特點也將是中芬關係繼續迸發出勃勃生機的動力之源。

  中芬關係:與時並進,歷久彌新 

  中芬關係與時並進 

  1950年,當新成立的中國還僅僅被大多數社會主義陣營內的國家承認之時,芬蘭就率先在西方世界中承認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在隨後的雙邊關係歷史中,隨著時代的變遷、國際格局的發展、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中芬關係不斷調整和拓展,時時體現出審時度勢、順勢而為、與時並進的特徵。例如,上世紀70年代初,芬蘭是少數支援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西方國家之一;80年代後,雙邊高層互訪增多,相繼簽署了中芬長期貿易協定、中芬文化協定和中芬投資保護協定,兩國在各個領域的友好合作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形勢加速變化,中國國家實力與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中芬關係的發展進一步體現出對上述時代變化的積極響應。例如,近年來,芬蘭又積極支援中國參與極地事務,助推中國于2013年成為北極理事會正式觀察員。芬蘭還積極響應中方的“一帶一路”倡議,于2015年4月成為亞投行創始成員國。上述事實充分證明,重視中國的國際地位影響,關注中國的改革開放、“一帶一路“等重大發展戰略與規劃,不斷根據時代的發展和中國的進步來確立積極友好的對華政策,是芬蘭對華戰略的長期原則。而不斷與時並進的中芬關係也已成為不同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和發展階段的國家間和平相處、互利合作的典範。

  中芬關係歷久彌新 

  首先,中芬關係的“新”體現為順應時代發展新需求。近年來,中芬經貿與投資合作除了較為傳統的機電産品外,開始積極向環境保護、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核能利用等方向發展,體現出兩國對全球治理、可持續發展等國際重大議題的共同關切和務實合作。

  其次,中芬關係的“新”體現為合作平臺新。近年來,中芬關係已經突破了以傳統雙邊關係作為主要合作平臺的舊模式,進入了合作平臺多元化的歷史新時期。例如,北極理事會成為彼此就北極事務磋商與合作的重要平臺。今年5月起,芬蘭將接任北極理事會輪值主席國,中芬在北極地區穩定、北極生態保護等領域的合作還有望得到進一步加強。同樣,芬蘭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成員國,也使中國與芬蘭能夠共同為亞洲,甚至更大範圍內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金融領域的強勁動力。

  再者,中芬關係的“新”體現為合作領域新。除了前面提及的清潔能源、北極科研這些近年來合作的新領域外,中芬之間還在移動支付、體育運動等方面展現出蓬勃的合作態勢。芬蘭是冰雪運動強國,而中國將於2022年承辦冬季奧運會,這將為雙方提供了大量冬季運動領域的交流合作機會。

  此外,中芬關係的“新”還體現為開闢出了中歐關係中的新層面。過去,中歐關係主要在中國與歐盟、中國與歐洲各國這兩個傳統層面展開。近年來,中國與多個歐洲次區域加強互動,發起了多個對話與合作的創新性平臺,構建起了中歐關係中中國—歐洲次區域合作的嶄新層面。例如中國和16個中東歐國家之間建立起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又稱“16+1合作”),與南歐國家開展了海洋合作論壇等。中國和北歐之間合作與對話的形式則更加豐富,包括中國—北歐青年領軍者論壇、創新合作峰會、中國—北歐北極研究中心、中國—北歐國家智庫圓桌會議等。在中國與北歐加速前行的合作進程中,中芬關係無疑發揮了巨大的引擎作用。當前,在“一帶一路”倡議輻射效應逐步展現的背景下,芬蘭所在的北歐地區更是中國提出的新亞歐大陸橋建設和“三海港區合作”(亞得裏亞海、波羅的海和黑海)倡議中不可忽視的北部延伸地區。

  此次習主席對芬蘭的訪問,無疑將進一步鞏固和強化中芬關係中的上述兩大特點:中芬之間將結合當前國際形勢、地區局勢以及兩國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鞏固政治互信,激發各自發展需求的對接潛力,並在國際與地區事務中增進共識。同時,也將會有一系列合作新理念、新領域、新規劃和新協議在訪問期間誕生或得到推進,實實在在地凸顯出中芬“面向未來的新型合作夥伴關係”的特色與價值。

[責任編輯:李帥]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