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育人之地豈能上演罰款“無間道”

2017年03月30日 10:23:00  來源:四川線上
字號:    

  老師指使學生偷拍躲在廁所內抽煙的學生,被拍到抽煙的學生一次罰款500元,還會被班主任批評甚至打罵,德育處的老師還要求被拍的吸煙學生到廁所偷拍其他抽煙的學生,抓到5個人才能交差。該學生還説,該校曾經發生過偷拍的人被發現、學生之間爭吵甚至鬥毆的事件。近日,榆林華棟中學被指靠處罰學生斂財一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據3月29日《華商報》)。  

  平心而論,抽煙有害健康是眾所週知的道理,尤其是對正處在生長髮育關鍵階段的中學生而言,抽煙的危害更不能與成年人同日而語,而且,中學生抽煙既危害身體健康也容易養成不良習慣,同時也是被國家教育部相關規定所明令禁止的違反校規行為,可以説是百害而無一利,幾乎所有中學都禁止學生抽煙並且也都制定出相應規範的校規制度。但從媒體報道和現實社會的資訊反映來看,榆林市華棟中學校的這一做法不僅堪稱“奇葩”,由得説是為禁止學生抽煙,倒不如説是以禁言之名從違規學生身上變相斂財。  

  很顯然,學校禁止學生抽煙,既是為維護學生健康和不受煙草危害,同時也是為了維護校園學習環境和履行教育職責。但這所學校對學生“禁煙”的出發點顯然不是為學生健康利益著想,而是以如何抓住抽煙學生進行罰款為目的。實際上,無論是學校還是德育老師,既沒有對學生進行罰款的法律授權,更不用説抓住一次罰款500元的“天價”。中學生都是依賴家長撫育和家庭生活的未成年人,本身並沒有任何收入來源,學校或德育老師不僅安排老師和學生,為他們提供偷拍設備去廁所偷拍抽煙的學生,對於“交不起”罰款的學生甚至讓其偷拍另外五名違規同學來“抵罰款”,這種在校園內的“無間道”,不僅傷害了師生感情,更挑起了學生之間的矛盾,以至於由“身份暴露”導致同學之間相互爭吵甚至打架鬥毆的事件頻出。由此可見,該校並不是為學生健康而“禁煙”,而是本末倒置的為禁煙而罰款。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學生抽煙,不僅在學校是違規,任何一位家長也是絕對不允許自己未成年的孩子早早成為煙民,這就造成學生在學校抽煙“被抓”之後,既不敢對學校的罰款公然抗拒,更不敢回家如實告訴家長,為了交納“天價罰款”,學生要麼欺騙家長索取,要麼選擇給學校當“臥底”,甚至不排除有違規學生為交罰款而實施違法犯罪的可能。而據學生反映,該校或德育老師實施這樣的罰款禁煙已經持續了2年多,此舉曾給多少家庭造成過困擾又給多少學生心裏留下難以消除的陰影,甚至是否有學生因此而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儘管這一切還都是未知數,然細想下去卻不能不讓人“膽寒”。  

  學校是解疑答惑和教書育人的“聖潔之地”,怎能上演這樣齷蹉的罰款斂財“無間道”,而據該校學生反映,學校不只是對第一次抽煙被抓住的學生罰款500元,第二次被抓住罰款的數額居然攀升到2000元,違規抽煙要罰款,該校對學生的言行成績採取扣分政策,被扣分數過多也會被罰款。社會上存在的某些濫罰款行為,居然在這所中學校園裏被淋漓盡致的放大複製,“聖潔之地”儼然成了罰款經濟的逐利場所,這如何不讓人感到“汗顏”。  

  顯然,有當地教育部門的介入調查,我們相信該校的這種“罰款禁煙”會迅速終結,然教育部門不能對該校校長僅局限于“嚴肅批評”,更不能統計收到多少罰款“一退了之”,更應當在嚴肅處理追究的同時,對該校走偏的教育理念和罰款管理思維進行深度糾偏與矯正,學校不是繁雜的社會,中學生更不是經濟處罰的適用對象,將社會上的某些糟粕手段搬進校園並用在對中學生的管理上,既是違背教育理念違反國家法規,涉嫌侵害學生受教育權和家長利益,更污染了本該充滿書香的育人之地。無論如何,都不能讓這樣的斂財“無間道”再“肆虐”聖潔的校園。(作者係天府評論新聞觀察員)

[責任編輯:李帥]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