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食品安全監管不能放過“餐飲巨頭”

2017年03月15日 15:21:00  來源:正義網
字號:    

  近日,一篇題為《俏江南黑廚內幕》的報道讓人瞠目結舌。文中揭示記者臥底俏江南長沙悅方店,發現的俏江南後廚亂象令人觸目驚心:“多功能”掃帚可刷廚壁,可拖灶臺,可掃地,還可以洗鍋。客人啃食了數次的辣子雞能回收過來進行巧妙的分類,雞肉可以再次加工,辣椒可以打成粉製作辣子面再次提供給客人享用;更絕的是連招牌菜都能“狸貓換太子”,死鱸魚可以指鹿為馬説成是活鱖魚,據了解,客人80%所食用的魚都是死魚製作(3月14日《當代商報》)。

  通常會認為一些小的餐飲企業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的幾率更大,因為這些小攤小店相比管理成熟、體系健全的大商大店,管理不力或許會給食品安全出問題留下更大空間。正因如此,出於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擔憂,很多人外出就餐時,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會傾向選擇規模更大、更有名氣的餐飲企業。“餐飲品牌知名度高”在很多消費者心裏等同於“食品安全可信度高”,這樣的觀點左右了不少消費者的消費選擇。

  然而,品牌估值數十億元、堪稱“餐飲巨頭”的俏江南曝出的食品安全問題,不得不讓消費者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食品安全“經驗”:企業品牌、規模不是食品安全的保證書。在餐飲消費中要學會“只選對的,不選貴的”,而誰是讓人信得過的餐館?俏江南的答卷讓消費者迷茫。

  俏江南必須要為消費者的這份迷茫“買單”。除此之外,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也必須有個交代:是否會對名牌餐飲企業“高看一眼”,為何放鬆對其的監管?這是最令人擔心的質疑。稍微讓人寬慰的是,以往也有不少名牌企業曾因食品安全問題被查處,它們並沒有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獲得任何照顧。俏江南黑廚事件再次敲響警鐘,提醒我們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必須做到一視同仁,絕不能因為餐飲企業的規模和名氣而高估其食品安全狀態。

  對於知名餐飲企業而言,必須意識到名氣絕不等於免檢牌,而食品安全是餐飲企業的生命,沒有安全,名氣終會毀於一旦。如果一家名牌餐飲企業只顧擴大知名度和規模,卻忽視了對食品安全這一餐飲企業命脈的維繫,註定會逐漸喪失企業生存發展的根基,在市場競爭中落得被淘汰出局的命運。

  總之,不只是消費者需要破除對名牌餐飲企業的食品安全“迷信”,各地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更是要對各類餐飲企業一視同仁,絲毫不能放鬆對名牌餐飲企業的食品安全監督檢查工作,確保食品安全工作全面深入、不留死角。餐飲企業則千萬不要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心存僥倖,不管你的企業規模與名氣多大,都要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否則,終將被廣大消費者拋棄。

[責任編輯:李帥]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