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

2017年03月13日 08:11: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作者:中央黨校副教授 岳亮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準確把握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基本國情,科學分析民族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特點,堅持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明確了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總目標以及“依法治疆、團結穩疆、長期建疆”的基本方略。2017年3月10日上午,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疆代表團審議併發表重要講話,在代表委員和幹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

  一、做好新疆工作意義重大。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新疆是我國西北重要安全屏障,戰略地位特殊、面臨的問題特殊,做好新疆工作意義重大。新疆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是我國戰略資源的重要基地,也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同時,新疆又面臨著各種複雜的社會矛盾,是反分裂、反恐怖、反滲透的前沿。因此,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關係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關係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國家安全,關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好新疆工作決不僅僅是新疆一個地區的事情,而是全黨全國的事。全黨都要站在戰略和全局高度來認識新疆工作的重要性,多算大賬,少算小賬,特別要多算政治賬、戰略賬,少算經濟賬、眼前賬,加大對口援疆工作力度,完善對口援疆工作機制,共同努力,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

  二、改善民生推進新疆各族群眾安居樂業。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關新疆各族群眾福祉和社會和諧穩定。習近平總書記在審議時強調,多搞一些改善生産生活條件的項目,多辦一些惠民生的實事,多解決一些各族群眾牽腸挂肚的問題。讓各族群眾切身感受到黨的關懷和祖國大家庭的溫暖。由於自然、歷史和社會等原因,新疆經濟社會發展仍處於相對落後的狀態,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南疆三地州是我國最不發達的地區之一。檢驗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要堅定不移推動新疆更好更快發展,以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準、改善民生為首要任務,把發展成果落實到改善民生上、落實到惠及群眾上,落實到增進民族團結上。全面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把南疆貧困地區作為脫貧攻堅主戰場,以教育、就業、産業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為著力點,堅持民生優先、民生先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讓各族群眾安居樂業,過上更好生活。

   三、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新疆的問題最長遠的還是民族團結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是新疆發展進步的根本基石,也是13億多中國人民的共同意志。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一部中華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團結凝聚、共同奮進的歷史。我國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共同開發了祖國的遼闊疆域,共同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形成了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民族團結是做好民族工作的關鍵。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在各民族中牢固樹立國家意識、公民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導各族群眾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的認同,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使每個民族、每個公民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共用祖國繁榮發展的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做好新疆工作是全黨全國的大事,必須從戰略全局高度,謀長遠之策,行固本之舉,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新疆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新疆改革發展、民族團結、社會進步、民生改善、邊防鞏固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新時期更要結合新形勢,站在高處,想在遠處,幹在實處,堅持長期建疆,多管齊下,久久為功,努力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

[責任編輯:李帥]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