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夯實固本安民之要,繼續為全球減貧作重要貢獻

2017年03月11日 15:39:00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字號:    

  作者: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經所教授 秦富

  2017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四川代表團併發表重要講話中指出,夯實農業這個基礎,歷來是固本安民之要。這也深刻地表明,農業強盛、農民富裕、農村穩定,是一個國家繁榮昌盛、社會穩定的根基。查閱相關的報道資料可以發現,總書記在多次重要講話中,都明確指出“我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國,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明確要求“我們的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裏,糧食安全的主動權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不僅是總書記濃濃的“三農”情懷,對“三農”事業的高度重視,把“三農”工作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的具體體現,而且也堅定地表明瞭大國領導人的責任擔當。因為13億多人口的糧食安全,寄希望於任何其他國家都是靠不住的,沒有任何有競爭關係的大國、也不會有哪個市場會讓我們吃救濟糧。反觀我們走過的路可以發現,我國的糧食安全水準的提高,可以大大減輕國際糧食供應的壓力,這也是為全球緩減貧困和饑餓作出的極為重要的中國貢獻。

夯實固本安民之要,繼續為全球減貧作重要貢獻

  近年來,我國大宗農産品供求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隨著我國農産品總量平衡乃至結構性過剩,在數量上已經不能適應去庫存的迫切要求,在品質上不能適應品質優秀、功能多樣的現實要求;原來主要依靠土地、勞動力、資金等要素資源集約的發展方式,已經不能很好地適應環境友好、綠色高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這意味著要不僅要在去庫存補短板的同時,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圍繞節本增效來轉換農業技術體系和技術路線;而且要注重順應廣大消費者的有效需求,通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農業成為體面的産業、讓務農成為體面的職業。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提高全要素生産率。這為我國建設現代農業指明瞭方向。因為客觀地講,我國的農業在世界範圍都處於規模劣勢地位,應對日益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迫切需要我們提高全要素生産率。我國農戶平均經營規模只有0.6公頃,相當於韓國和日本的1/3、歐盟的1/40、美國的1/400。相關資料還表明,我國的農業勞動生産率僅為世界平均水準的47%、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的2%、美國的1%。這就意味著我們要按照總書記重要講話要求,在提高全要素生産率上多下功夫。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糧食産量數據,去年我國小麥、稻穀、玉米三大主糧畝産分別僅為355公斤、457公斤和398公斤,與世界高産水準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相差較大,而差距較大的潛力要轉換為現實,則需要我們在提高全要素生産率上取得新進展,進而確保把飯碗牢牢地端在我們自己手中。

 

[責任編輯:郭碧娟]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